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怅饮惜离群,穷边去路分。雪深山馆夜,孤雁背灯闻。
白话文翻译: 在惆怅中饮酒,珍惜与离群者的分别,在边远之地,我们的去路分岔。雪夜深沉,山中的馆舍显得格外寂静,一只孤雁背对着灯光,传来它的叫声。
注释:
- 怅饮:惆怅中饮酒。
- 惜离群:珍惜与离群者的分别。
- 穷边:边远之地。
- 去路分:去路分岔。
- 山馆:山中的馆舍。
- 孤雁:孤单的雁。
- 背灯闻:背对着灯光,传来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寇准(961-1023),字平仲,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可能作于寇准被贬谪至边远地区时,表达了他对离别和孤独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寇准被贬谪至边远地区时所作,表达了他对离别和孤独的感慨。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中的“怅饮”、“穷边”、“孤雁”等意象都显得格外沉重和凄凉。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在边远之地与友人分别的场景。首句“怅饮惜离群”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惆怅和不舍,而“穷边去路分”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和无奈的氛围。后两句“雪深山馆夜,孤雁背灯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增强了诗中的孤寂感,尤其是“孤雁”这一意象,既是对诗人自身处境的隐喻,也是对离别情感的强化。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寇准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怅饮惜离群:诗人惆怅中饮酒,珍惜与离群者的分别。这里的“怅饮”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惆怅,“惜离群”则强调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 穷边去路分:在边远之地,我们的去路分岔。这里的“穷边”描绘了边远荒凉的景象,“去路分”则暗示了分别的必然和无奈。
- 雪深山馆夜:雪夜深沉,山中的馆舍显得格外寂静。这里的“雪深”增强了孤寂的氛围,“山馆夜”则具体描绘了诗人所在的环境。
- 孤雁背灯闻:一只孤雁背对着灯光,传来它的叫声。这里的“孤雁”是诗人自身处境的隐喻,“背灯闻”则通过声音的描绘,增强了诗中的孤寂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孤雁背灯闻”中的“背灯闻”赋予了孤雁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中的孤寂感。
- 意象:通过“雪深”、“山馆”、“孤雁”等意象,营造了孤寂和凄凉的氛围。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在边远之地与友人分别的孤独和无奈。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这种深沉的情感。
意象分析:
- 雪深:象征着寒冷和孤寂。
- 山馆:象征着边远和荒凉。
- 孤雁:象征着孤独和无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怅饮”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D. 平静
- “穷边去路分”中的“穷边”指的是什么? A. 贫穷的地方 B. 边远之地 C. 富裕的地方 D. 中心地带
- 诗中的“孤雁”象征着什么? A. 自由 B. 孤独 C. 快乐 D. 团结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对边远之地的感慨。
- 杜甫《登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和无奈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与寇准《送转运梅学士》: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边远之地的感慨,但王之涣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而寇准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孤独和无奈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寇准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寇准的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