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秋轩梅》
时间: 2025-01-24 15:36: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松岭上梅千树,踏雪年年看花去。湖边十里翠裙腰,尽是看花醉眠处。花今憔悴不如前,人亦飘零二十年。梦魂不到西湖上,春色自绕南枝边。今年看花来杜曲,一树寒香照茅屋。别是人间冰雪魂,肌肤绰约清如玉。雪更玲珑玉更温,春风入颊淡无痕。数声残角黄昏后,独自相看半掩门。
白话文翻译:
万松岭上有成千上万的梅花树,年年在雪中踏足欣赏花朵。湖边的十里长路如翠裙般轻盈,尽是看花时醉卧的地方。如今的梅花凋零,远不如往年娇艳,我也经历了二十年的漂泊。梦魂无法抵达西湖,春色依然萦绕在南枝边。今年我来到杜曲看花,一树寒香照亮了茅草屋。这里的冰雪之魂别有一番风味,肌肤如玉般温润动人。雪花更显玲珑,玉石更显温暖,春风拂面轻柔无痕。黄昏时分,几声残角响起,我独自一人,半掩门窗静静观望。
注释:
- 万松岭:指的是众多松树的山岭,暗示梅花生长的环境。
- 踏雪:在雪地上走,体现了冬季的意境。
- 翠裙腰:比喻湖边的景色如裙子般美丽。
- 憔悴:形容花朵的衰败。
- 飘零:形容人经历的漂泊流离。
- 寒香:梅花特有的清香。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西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象征着美丽的自然和人文情怀。而“杜曲”则可能指代某个特定的地方,强调了诗人对于特定场景的情感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基,明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梅花盛开的季节,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以及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宜秋轩梅》以梅花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热爱与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全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融入了个人情感,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春冬交替、花开花落的画面。开篇以“万松岭上梅千树”引入,展现出梅花的繁盛,接着描绘了湖畔的美丽景色,表现出诗人对花的向往与陶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花的憔悴与人事的飘零成为了诗的主旋律,诗人感叹岁月的无情与个人的孤独。诗中多次提及梦与现实的交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最终在黄昏时分的孤独中收束,留给读者一种淡淡的哀伤与思考。
诗词解析:
- 第一句:以“万松岭上梅千树”点出诗歌的主旨,梅花的数量与环境壮丽相结合。
- 第二句:通过“踏雪”描绘出冬天的景象,暗示欣赏梅花的乐趣。
- 第三句:用“翠裙腰”形容湖边的美丽,增强了视觉效果。
- 第四句:表达对花的热爱和对醉卧花下的渴望。
- 第五句:感叹梅花的衰败,进而引申出个人经历的无奈与感伤。
- 第六句:表现梦与现实的隔阂,虽然身处美景中,心却难以归去。
- 第七句:描绘梅花的香气与环境的温馨,增强了作品的意境。
- 第八句:通过“雪更玲珑玉更温”表现出自然的美与温暖,形成鲜明对比。
- 最后两句:在黄昏时听到残角声,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翠裙腰”用裙子比喻湖边的景色,形象生动。
- 拟人:将梅花和诗人的情感相结合,赋予了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雪更玲珑玉更温”,工整对称,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梅花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索与感怀。通过梅花的衰败映射出个人的变化,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美好的珍贵。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坚韧与美丽,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 雪:象征纯洁与孤独,烘托出冬天的冷峻。
- 春风:象征希望与温暖,暗示着生命的复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万松岭”意指: A. 一座山
B. 成千上万的松树
C. 一片森林
D. 一条河流 -
诗中“踏雪”的含义是: A. 在雪地上行走
B. 在雪中嬉戏
C. 雪下的花
D. 雪的声音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杨基《宜秋轩梅》与李白《月下独酌》: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表达了个人情感,但前者更关注于时间的流逝与美的追忆,而后者则侧重于孤独的享受与人生态度。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