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歌六首 其三》

时间: 2025-01-26 02:04:16

训我言犹在耳多,身如治玉琢斯磨。

未能一一遵遗训,获罪先人可奈何。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训我言犹在耳多,身如治玉琢斯磨。未能一一遵遗训,获罪先人可奈何。

白话文翻译:

我耳边仍然回响着训诫的话语,我的身心就像玉石,经过雕琢和打磨。然而,我未能完全遵循先人的遗训,面对先人的责备,我该如何是好呢?

注释:

  • :教导、训诫。
  • :仍然。
  • 在耳:在耳边,形容记忆深刻。
  • :很多,许多。
  • :像。
  • :加工、雕琢。
  • :玉石,象征珍贵的材料。
  • :雕刻。
  • :此,这里。
  • :打磨、磨练。
  • 未能:没有能够。
  • 一一:逐个、每一个。
  • :遵循。
  • 遗训:遗留下来的教诲。
  • 获罪:受到责备。
  • 奈何:怎么办、如何。

典故解析:

“治玉琢斯磨”可以理解为古人对人才的培养与教育,玉在古代是非常珍贵的材料,经过精心雕琢后,才能显现出其美。这里的“先人”指的是古代的先哲、前辈,他们的教诲至今仍有深远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搢珊,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而闻名。其作品多涉及人生哲理与对传统的反思。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时代背景复杂,社会动荡不安,许多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挣扎,诗人通过这种形式表达对先人教诲的珍视与对自身未能做到的遗憾。

诗歌鉴赏:

《奈何歌六首 其三》是徐搢珊的一首深情之作,表达了对先人训诫的回忆以及对自身未能完全履行的自责。诗中“训我言犹在耳多”,让我们感受到教诲的深刻与持久,耳边的声音如同一种无形的鞭策,时刻提醒着自己要遵循古人的智慧。接下来的“身如治玉琢斯磨”,则引入了“玉”的意象,象征着人的成长和修炼。诗人将自己比作待雕琢的玉石,暗示着人生的磨练与成长过程。最后一句“未能一一遵遗训,获罪先人可奈何”,更是将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先人的期望,诗人感到深深的愧疚与无助。

整首诗以质朴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对自我修养的反思,体现了清代知识分子的思想与情感。诗人通过对“训”和“遗训”的思考,传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训我言犹在耳多”:强调了教导的深刻影响,耳边的话语如在耳畔萦绕。
    • “身如治玉琢斯磨”:比喻自己像玉一样需要经过磨练和雕刻,暗示了成长的艰辛。
    • “未能一一遵遗训”:表达对未能完全遵循教诲的懊悔。
    • “获罪先人可奈何”:反映出对先人的愧疚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比作玉石,强调人需要经历磨练才能成才。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形成一种和谐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先人教诲的铭记与自我反思,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切感悟,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对个人成长的追求。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珍贵与纯洁,表达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经过磨砺。
  • 训诲:代表着传统文化与道德规范,强调对先人教导的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治玉”是比喻什么?

    • A. 人的成长和修炼
    • B. 对玉石的加工
    • C. 对先人教诲的遵循
    • D. 一种工艺
  2. 诗人对未能遵循先人教诲的态度是?

    • A. 愤怒
    • B. 愧疚与无奈
    • C. 漠不关心
    • D. 自豪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王之涣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徐搢珊与王之涣的作品,前者关注于自我反思和对传统的尊重,而后者则更多表现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对清代诗人及其作品的系统介绍。
  • 《诗词鉴赏辞典》:为理解古诗词提供详细的解读与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