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下谕平幽蓟兼喜复唐时衣冠》

时间: 2025-01-11 04:49:00

日射卿云拥建章,内官催谒簉鹓行。

已闻河朔平全蓟,更喜衣冠遇盛唐。

露奏定随丹凤下,天书犹带紫泥香。

朝回花底鸣珂佩,不特凌烟独有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射卿云拥建章,内官催谒簉鹓行。
已闻河朔平全蓟,更喜衣冠遇盛唐。
露奏定随丹凤下,天书犹带紫泥香。
朝回花底鸣珂佩,不特凌烟独有光。

白话文翻译:

阳光透过云彩洒在建章宫,内侍催促着我去朝见那位高官。
我已得知河朔地区的战乱已平息,尤其高兴的是我能穿上盛唐时期的服饰。
奏章的内容一定会随着丹凤的飞舞而下达,天书的香气仍然带着紫泥的芬芳。
早晨回到花下,听到佩饰的鸣响,不仅我自己在云端独自闪耀。

注释:

  • 卿云:指高贵的云彩,寓意高贵的地位或人。
  • 建章:指建章宫,是皇宫的一部分,象征着权力中心。
  • 内官:指宫廷内的官员,负责管理宫中的事务。
  • 簉鹓行:指高官的车马行驶。
  • 河朔: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历史上常有战乱。
  • 盛唐:指唐朝的繁荣时期,象征着文化的辉煌。
  • 露奏:指奏章的奏报。
  • 丹凤:传说中的凤凰,象征着吉祥。
  • 天书:指天帝所赐的文书,象征着天命。
  • 紫泥香:指用紫泥封印的文书,香气四溢,寓意崇高的地位。
  • 鸣珂佩:佩饰发出的声音,象征着荣耀和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广洋是明代的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他的作品受到了唐诗的影响,常常追求古典的韵味。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安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借助盛唐的衣冠,表达了对繁华时代的向往和对国家和平的喜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宫廷的景象和个人的感受,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宁的欣喜和对盛唐文化的追怀。诗的开头以“日射卿云拥建章”引入,营造出一种明亮而高贵的氛围,表现出诗人身处权力中心的自豪感。接着通过“内官催谒簉鹓行”,展现了繁忙的朝政和官场的生活,突出了诗人作为官员的身份。

而后“已闻河朔平全蓟”的句子,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的喜悦,尤其是对战乱的结束的感慨,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具有深刻的意义。诗人通过“更喜衣冠遇盛唐”表达了对盛唐时代的向往,体现了他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对现代生活的审视。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奏章和天书的神圣与美好,强调了他在这个时代的荣耀与价值。整首诗在用词上严谨而富有韵律感,情感真挚而含蓄,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日射卿云拥建章:阳光照耀着高贵的云层,笼罩在建章宫上,表现出高贵和明亮的环境。
  2. 内官催谒簉鹓行:宫中的官员催促着我去拜见高官,展现出朝廷的繁忙和官场的生活。
  3. 已闻河朔平全蓟:我已经听说河朔地区的战乱已经平息,表现出对国家安宁的欣喜。
  4. 更喜衣冠遇盛唐:更让我高兴的是能够穿上盛唐时期的衣服,表达对历史辉煌的向往。
  5. 露奏定随丹凤下:奏章的内容一定会随着吉祥的丹凤而下达,象征着国家的顺利。
  6. 天书犹带紫泥香:天书的香气依然散发着紫泥的芬芳,象征着权威和尊贵。
  7. 朝回花底鸣珂佩:早晨回到花下,听到佩饰的声音,展现出荣华富贵的生活。
  8. 不特凌烟独有光:不仅我在云端独自闪耀,表达了对共同荣耀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阳光透过云彩”,将自然景象与人的心境结合。
  • 对仗:通过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夸张:如“鸣珂佩”表现出华丽的生活状态,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国家安宁的欢欣和对盛唐文化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建章:象征权力中心。
  • 内官:代表宫廷生活的繁忙。
  • 河朔:象征国家的动荡与安宁。
  • 盛唐:象征文化的辉煌。
  • 丹凤:象征吉祥和美好。
  • 天书:象征天命和权威。
  • 花底:象征自然美和生活的惬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内官”指的是:

    • A. 武将
    • B. 宫廷官员
    • C. 商人
    • D. 学者
  2. “已闻河朔平全蓟”中的“平”是指:

    • A. 安宁
    • B. 繁荣
    • C. 战斗
    • D. 旅行
  3. “盛唐”在诗中象征:

    • A. 文化的没落
    • B. 经济的困境
    • C. 文化的辉煌
    • D. 战争的残酷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汪广洋的这首诗更侧重于描绘国家的和平与繁荣,而李白的诗则更多表达了个人的豪情与不羁。两首诗都体现了对盛唐文化的向往,但汪广洋的情感更为细腻和内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