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

时间: 2025-04-27 19:50:36

层峦南峙景宜人,今古登唫类李绅。

岛上观澜知道体,酒中联句适情真。

鸣弦峰峻星辰近,读易亭幽蓍草新。

忘势贤侯同众乐,熙熙风月葛天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层峦南峙景宜人,
今古登唫类李绅。
岛上观澜知道体,
酒中联句适情真。
鸣弦峰峻星辰近,
读易亭幽蓍草新。
忘势贤侯同众乐,
熙熙风月葛天民。

白话文翻译:

南山的重峦叠嶂,景色宜人,
古今登高的心情如同李绅一般。
在小岛上观赏波澜,知道其意义,
在酒中吟句,恰如其分地表达真情。
鸣弦的声音响亮,星辰似乎近在咫尺,
在幽静的读易亭,蓍草显得格外新鲜。
忘却了地位的贤达,与众人同乐,
在这熙熙攘攘的风月中,像是葛天民。

注释:

  • 层峦:重叠的山峦。
  • 南峙:南边的山峰。
  • 李绅:唐代诗人,著名的诗作《登鹳雀楼》表达了登高的情感。
  • 观澜:观赏波澜,指看到水波的景象。
  • 鸣弦:琴弦的鸣响。
  • 星辰:星星和星座。
  • 易亭:指的是古代读书的地方,带有读书和学习的意味。
  • 蓍草:一种草,古代用于占卜,现多作植物意象。
  • 贤侯:有德之人。
  • 葛天民:指代有才华的民众,富有诗意的描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宗奎,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生活在明代中期,胡宗奎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体现了士人的情怀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南山》创作于一个闲适的时光,诗人游览南山,受到自然美景的激发,表达了与友人共赏美景、畅饮吟诗的心情。正值明代社会动荡,人们渴望宁静与美好,诗中流露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南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交织的诗歌,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南山的美丽与宁静。在“层峦南峙景宜人”中,诗人首先以山的高峻与景色的优美吸引读者的注意,展现自然之美。接着,诗人提到“今古登唫类李绅”,通过李绅的典故,将古今文人登高赋诗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表现了文人对自然的热爱。

“岛上观澜知道体,酒中联句适情真”更是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色中,诗人和友人们共享诗酒,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情感的追求。最后几句“忘势贤侯同众乐,熙熙风月葛天民”则更是升华了诗的主题,表达了即使身处高位的贤者,也愿与众人共享这份快乐与和谐,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典故,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在自然和人文之间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展现了明代文人特有的风雅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层峦南峙景宜人:描写南山的重峦叠嶂,给人以美好的视觉感受。
  2. 今古登唫类李绅:古今诗人登高的情怀相似,借李绅的诗歌引出对登高的共鸣。
  3. 岛上观澜知道体:在小岛上观赏波澜,感悟自然的深意。
  4. 酒中联句适情真:与友人饮酒作诗,表达真实的情感。
  5. 鸣弦峰峻星辰近:音乐声响,山峰陡峭,星辰仿佛很近,渲染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6. 读易亭幽蓍草新:在读书的亭子中,感受到新鲜的蓍草,寓意着学习与探索的乐趣。
  7. 忘势贤侯同众乐:忘却了身份的高低,与众人共享乐趣。
  8. 熙熙风月葛天民:在繁华的自然与人文中,像是那些有才华的人一样,享受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1. 比喻: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相结合,通过“鸣弦”与“星辰”暗示美好的情境。
  2. 对仗:如“鸣弦峰峻”与“读易亭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3. 象征:蓍草象征着智慧与占卜,体现了对未来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赞美人们在繁忙生活中依然能够找到快乐与和谐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层峦:象征着稳重与高远,代表人们向往的理想境界。
  • :象征友谊与欢聚,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 星辰:象征梦想与希望,反映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 蓍草:象征智慧与命运,寓意着对生活的思考与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李绅”是哪位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2. “鸣弦峰峻星辰近”中“鸣弦”指的是什么? A. 画画
    B. 吹笛
    C. 弹琴

  3. 诗中“忘势贤侯同众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自私
    B. 共享快乐
    C. 孤独

答案:

  1. A. 唐代
  2. C. 弹琴
  3. B. 共享快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写自然景色,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宁静。
  • 李白《庐山谣》: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结合,展现出李白豪放的个性与对自由的追求。

这两首诗与《南山》有着相似的主题,均通过自然景色表现出人文情感,展现出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