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留园感题》

时间: 2025-01-27 03:32:08

闲拓亭台胜景,静耽泉石清缘。

算他冷尽到心肝。

东方称宦隐,南国艳神仙。

一战从容却敌,当年安石差贤。

东山丝竹倍堪怜。

五胡曾几日,又值乱华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 留园感题
高旭 〔清代〕

闲拓亭台胜景,静耽泉石清缘。
算他冷尽到心肝。
东方称宦隐,南国艳神仙。
一战从容却敌,当年安石差贤。
东山丝竹倍堪怜。
五胡曾几日,又值乱华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留园的美景,诗人悠闲地在亭台上欣赏景色,沉醉于泉水与石头的清幽。虽然外面的世界冷漠无情,内心却依然温暖。东方有隐士称道,南国有神仙般的美人。面对敌人,诗人从容应对,想起安石(苏轼)当年的才华与风范。东山的丝竹乐声更令人感伤。回首往昔,五胡乱华的日子似乎就在不久前,而如今又是动荡的年代。

注释

  • 闲拓:悠闲地开拓,指在此处消磨时光。
  • 亭台胜景:指园中的亭台楼阁及美丽景色。
  • 静耽:静静地沉迷。
  • 算他冷尽到心肝:即使外界冷漠至极,内心仍感温暖。
  • 宦隐:指隐居的官员,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 南国艳神仙:指南方的美丽女子,像神仙一样。
  • 安石:指苏轼,因其号称“东坡”,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 东山:指东山高隐士,苏轼曾在此隐居。
  • 五胡:指历史上的五胡乱华,代表动荡时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旭,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怀,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美丽的留园景色,表达内心的安宁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对历史动乱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临江仙 留园感题》是一首充满深情的词作,诗人在描绘留园美景的同时,流露出对人生的思索与感慨。词的开头描绘了亭台楼阁的优美景致,给人一种宁静、悠闲的感觉,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在“算他冷尽到心肝”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即使在外界冷漠的环境中,内心依然保持温暖的态度。这种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诗人面对人生的从容与淡然。同时,词中提及的“宦隐”和“艳神仙”则传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暗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接下来的几句提到安石(苏轼)和东山丝竹,展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诗人通过往昔的回忆,描绘了安石的才华与风范,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同时也为东山的乐声感到怜惜,暗含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一句“又值乱华年”则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结合,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痛惜。整体上,这首词作以自然景物为引子,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闲拓亭台胜景:描述在亭台间悠闲地欣赏美景。
  • 静耽泉石清缘:沉浸于清澈的泉水与岩石的美丽。
  • 算他冷尽到心肝:尽管外界冷漠,内心依然温暖。
  • 东方称宦隐,南国艳神仙:赞美隐士与美人的理想。
  • 一战从容却敌:面对敌人时的从容与淡定。
  • 当年安石差贤:回忆历史人物的才华。
  • 东山丝竹倍堪怜:怀念东山的音乐,感情更显伤感。
  • 五胡曾几日,又值乱华年:反思历史的动乱与国家的悲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闲拓亭台胜景”与“静耽泉石清缘”,形成音韵和谐。
  • 比喻:将隐士与神仙类比,营造理想化意象。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历史动荡的深刻反思,情感深邃而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亭台:寓意宁静与优雅,象征理想的生活空间。
  • 泉石:象征自然的纯净与美好,代表诗人的内心追求。
  • 丝竹:代表音乐与文化,暗示文化的传承与忧伤。
  • 五胡乱华:历史动荡的象征,反映国家的苦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宦隐”指的是什么? A. 隐士
    B. 官员
    C. 文人
    D. 战士

  2. “东山丝竹倍堪怜”中的“丝竹”指的是什么? A. 食物
    B. 音乐
    C. 风景
    D. 动物

  3. 诗人对历史人物安石的态度是: A. 鄙视
    B. 敬仰
    C. 忽略
    D. 反感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 杨洪基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高旭的《临江仙 留园感题》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交融。李白在诗中通过夜晚的景象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而高旭则通过园林的美景反思社会动荡,二者皆展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