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良臣见过云有食粥之忧以斛米助之因得长句》
时间: 2025-01-11 09:12: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救饥岂复卫文子,阙食尚怜颜鲁公。
定知啜粥可糊口,未至复疾号山芎。
东方千牍羡饱死,颜氏一瓢嗟屡空。
我家无钱但斛粟,与子共坐诗能穷。
白话文翻译:
救济饥饿的人怎么能比得上卫文子,缺少食物时仍然怜悯颜鲁公。
我知道喝粥可以勉强充饥,却未至于再病得像山芎那样。
东边的千斤重的书信羡慕那些吃饱的人,颜氏的一个瓢总是空的。
我家没有钱,只有一些米,与君共坐,诗词可以写尽。
注释:
- 卫文子:春秋时期的隐士,因其有德行而受到尊重。
- 颜鲁公:颜回,孔子的弟子,以仁德著称。
- 山芎:指一种药材,形容病痛。
- 千牍:指众多的书信,象征知识和财富。
- 斛粟:古代的米量单位,象征粮食的短缺。
典故解析:
- 卫文子和颜鲁公都是古代名士,诗中提及他们的仁爱之心,反映了作者对人道主义的关注。
- 山芎作为药材,反映了病痛的隐喻,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困苦的感慨。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韩元吉,宋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关注民生疾苦。
-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社会动荡、民生困苦之时,表达了作者对饥荒的关心和对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道主义的关注与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开头以卫文子和颜鲁公为引,传达出即使在缺乏食物的情况下,人们依然要心系他人,体现了古代士人的仁义之道。接着,诗人通过“啜粥可糊口”的自嘲,描绘了自己的困境,同时又表达了一种无奈的生存智慧。诗中提到“千牍羡饱死”的意象,反映了对知识和财富的渴望,却又无力改变现状,令人感慨。最后一句以“与子共坐诗能穷”收尾,尽管生活困苦,诗人仍然选择与友共吟诗作乐,展现了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人际间的温情。整首诗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又充满了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救饥岂复卫文子:救助饥饿的人,怎能比得上卫文子的高尚情操?
- 阙食尚怜颜鲁公:即使缺乏食物,仍然心存怜悯,诸如颜回这样的仁者。
- 定知啜粥可糊口:我明白喝粥可以维持生存。
- 未至复疾号山芎:还未到如山芎般痛苦的地步。
- 东方千牍羡饱死:东方的知识和书信羡慕那些能吃饱的人。
- 颜氏一瓢嗟屡空:颜氏家中仅有的一瓢米却总是空的。
- 我家无钱但斛粟:我家并无钱财,只有一些米。
- 与子共坐诗能穷:与友人共坐,尽情吟诗,纵然贫穷。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采用对仗工整的手法,形成了良好的韵律感。
- 比喻:如“千牍羡饱死”,用书信比喻财富和地位。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贫困与困苦,反映出人道主义的关怀与士人情怀,体现了在逆境中不忘他人的精神。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粥:象征生活的艰辛,勉强维持生存。
- 瓢:象征生活的匮乏。
- 书信:象征知识与财富的渴望。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卫文子”是指哪一位历史人物?
- A. 孔子
- B. 春秋时期的隐士
- C. 战国时期的将军
- D. 汉代的帝王
-
诗人通过什么手法表达生活的困境?
- A. 比喻
- B. 拟人
- C. 对话
- D. 夸张
-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陶渊明的《饮酒》
-
诗词对比:
- 对比杜甫与韩元吉,二者都关注民生,但杜甫的笔调更为沉痛,而韩元吉则在困境中仍然保持了一丝乐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