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至凌风亭》

时间: 2025-01-11 11:42:44

目尽西风落照边,危亭负景故依然。

重来身忝二千石,老去心惊十九年。

种柳已高丹槛外,栽花犹占绿窗前。

不堪纱发纷垂领,还愧青春令尹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至凌风亭
作者: 韩元吉 〔宋代〕

目尽西风落照边,
危亭负景故依然。
重来身忝二千石,
老去心惊十九年。
种柳已高丹槛外,
栽花犹占绿窗前。
不堪纱发纷垂领,
还愧青春令尹贤。

白话文翻译:

在西风萧瑟、落日余晖的边际,我站在高高的亭子上,依旧眺望着那熟悉的景色。重回此地,我身为二千石的官员,心中却因岁月流逝而感到惊惧,已过去十九个年头。种下的柳树已高耸在丹色的栏杆之外,栽种的花朵依旧盛开在绿窗前。看着自己头发纷纷垂下,我不禁感到惭愧,自己曾经的青春如今已不再,真是令我心中愧疚。

注释:

  • 二千石:古代官职的等级,表示官员的地位和权力。
  • 凌风亭:一个特定的亭子名称,可能象征着高远和清雅。
  • 丹槛:红色的栏杆,象征着美丽的环境。
  • 纱发:指轻薄的头发,暗示着年华的流逝。

典故解析:

  • “青春令尹贤”:可能指代古代的贤人或官员,诗人以此自谦,表达对逝去青春的惋惜。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韩元吉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个人感受和自然景色为题材,擅长抒发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诗人重游故地时写成,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青春的追忆。

诗歌鉴赏:

《再至凌风亭》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感伤的诗作。诗中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通过对凌风亭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第一联以“目尽西风落照边”开篇,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接下来,诗人提到自己重回此地,身为二千石的官员,然而心中却充满了岁月流逝的惊惧,这种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不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的情感核心。

在描写自然时,诗人提到“种柳已高丹槛外,栽花犹占绿窗前”,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柳树和花朵依旧在生长,这一方面是对生命的肯定,另一方面又让诗人感受到自己青春的流逝。最后一句“不堪纱发纷垂领”,更是以自嘲的方式道出对衰老的无奈和对青春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情的自省,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岁月和青春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目尽西风落照边:描写黄昏时的景象,表现出孤寂的情绪。
    • 危亭负景故依然:亭子依然屹立,承载着诗人的回忆。
    • 重来身忝二千石:重返故地,身份虽高,但内心感到惭愧。
    • 老去心惊十九年:感慨光阴飞逝,十九年的岁月让人心惊。
    • 种柳已高丹槛外:柳树茂盛,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 栽花犹占绿窗前:花依然盛开,表现出对美好的怀念。
    • 不堪纱发纷垂领:感叹年华已逝,头发垂落显得苍老。
    • 还愧青春令尹贤: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对青春的惋惜。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种柳已高丹槛外,栽花犹占绿窗前”。
    • 比喻:用自然景象隐喻人的生命历程。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 西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时间的流逝。
  • 危亭:代表着诗人心灵的寄托和思考的空间。
  • 柳树与花:象征生命的延续与青春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二千石”表示什么?

    • A. 官职
    • B. 年龄
    • C. 地名
  2. “不堪纱发纷垂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衰老的无奈
    • C. 对岁月的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韩元吉《再至凌风亭》与李白《将进酒》在对时间的反思上有共鸣,前者更显感伤,后者则充满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