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2-04 15:40: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江仙二首 其一》
作者:卢青山
吹断残箫天欲暮,
夕阳收下馀寒。
无声立尽小塘湾。
微风千皱水,
天外一低猿。
冷落颓枝都睡尽,
孤萤枉自流连。
此中幽恨与谁言?
思量今夜月,
我亦在人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宁静景象:残笛的声音在暮色中消散,夕阳渐渐收起最后的寒意;小塘湾静默无声,微风轻拂水面,远处传来一声低沉的猿鸣。周围的颓枝已经沉沉入睡,孤独的萤火虫徒然徘徊。这种幽深的孤独与怨恨又能与谁倾诉呢?我在思考今夜的明月,心中感到自己依然身处人间。
注释
- 残箫:指的是未完全吹奏的笛子,象征着未尽的情思和孤寂。
- 夕阳:落日的余辉,表现出一天的结束,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小塘湾:泛指静谧的水面,增添了诗的宁静氛围。
- 千皱水:微风拂过水面,波纹荡漾,形象地描绘出水的动态。
- 幽恨:深沉的怨恨或思念,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青山,现代诗人,生于20世纪,作品多以抒情和自然景观为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捕捉细腻的情感和瞬间的美感。
创作背景
《临江仙》系列诗作是在作者经历了一段人生低谷后创作的,诗中充满了对孤独和思念的深刻反思,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理解。
诗歌鉴赏
《临江仙二首 其一》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诗的开头以“吹断残箫天欲暮”引入,既描绘了黄昏的景象,又暗示了情感的未了。随着夕阳的落下,诗人感受到一丝寒意,仿佛在诉说着对过往的依恋与不舍。
接下来的描写中,小塘湾的宁静和微风的轻拂形成了一种静谧的氛围,然而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却愈发显现。远处传来的猿鸣,不仅是自然的音响,更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共鸣,似乎在呼应着他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诗的后半部分,随着“冷落颓枝都睡尽”,诗人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颓废的树枝象征着生命的枯竭与孤独,而“孤萤枉自流连”则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短暂与无奈的感叹。
最后,“此中幽恨与谁言?”一句,直白而深刻地提出了孤独的困境,令人感同身受。思念与孤独交织,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明月,表现了对生活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吹断残箫天欲暮:残笛声在黄昏时分消散,象征着未尽的情感。
- 夕阳收下馀寒:夕阳的余辉带走了最后的寒意,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无声立尽小塘湾:小塘湾一片寂静,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微风千皱水:微风轻拂水面,波纹起伏,展现自然的细腻。
- 天外一低猿:远处传来的猿鸣声,体现了孤独感的共鸣。
- 冷落颓枝都睡尽:颓废的树枝沉沉入睡,象征生命的枯竭与无奈。
- 孤萤枉自流连:孤独的萤火虫无目的地徘徊,暗示内心的迷茫。
- 此中幽恨与谁言:孤独的怨恨又能与谁倾诉,表现出内心的孤寂。
- 思量今夜月:思考今夜的明月,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 我亦在人间:诗人意识到自己仍在世间,感受到生活的真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夕阳收下馀寒”,夕阳比喻时间的流逝。
- 拟人:如“冷落颓枝都睡尽”,赋予植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微风千皱水,天外一低猿”,形成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个诗歌围绕着孤独与思念的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过往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箫:象征未尽的情感。
- 夕阳: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小塘湾:宁静与孤独的结合。
- 微风: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变化。
- 低猿:表达内心的孤寂与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吹断残箫”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残缺的音符
B. 未尽的情感
C. 宁静的环境 -
“冷落颓枝都睡尽”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枯竭
B. 冬天的来临
C. 自然的循环 -
“此中幽恨与谁言”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与无奈
C.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 李白
- 《夜泊牛津》 张继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与《临江仙》都探讨了孤独与思念,但李白的作品更偏向于酒宴的畅快和对月的欢愉,而卢青山的诗则更注重内心的沉思与孤寂。
参考资料
- 《现代诗人全集》
- 《中国古诗词赏析》
- 《诗词的情感与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