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琴僧知白》

时间: 2025-01-26 23:49:49

上人南方来,手抱伏牺器。

颓然造我门,不顾门下吏。

上堂弄金徽,深得太古意。

清风萧萧生,修竹摇晚翠。

声妙非可传,弹罢不复记。

明日告以行,徒兴江海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琴僧知白
梅尧臣

上人南方来,手抱伏牺器。
颓然造我门,不顾门下吏。
上堂弄金徽,深得太古意。
清风萧萧生,修竹摇晚翠。
声妙非可传,弹罢不复记。
明日告以行,徒兴江海思。

白话文翻译

一位高僧从南方而来,手中抱着一件伏羲的琴器。
他颓然地来到我的门前,不顾门口的侍者。
走进堂上弹奏金色的琴徽,深得古代的意趣。
清风萧萧,竹子在晚风中摇曳着翠绿。
琴声的妙处无法传达,弹罢之后再也无法记起。
明天就要告别我,徒然引发我对江海的思索。

注释

  • 上人:指高僧,具有修行和智慧的人。
  • 伏牺器:古代乐器,传说是伏羲所创,用于乐舞。
  • 颓然:形容态度消沉,精神不振。
  • 金徽:乐器上的金色装饰,象征高雅。
  • 清风萧萧:形容环境清幽,风声细微。
  • 修竹:指高大挺拔的竹子,象征清雅与脱俗。
  • 声妙非可传:琴声美妙,无法用言语传达。
  • 徒兴江海思:徒然引发对江海的思考,表达一种无奈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德明,号白华,宋代著名诗人、词人,擅长诗歌创作,尤其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梅尧臣与一位琴僧的相遇,表达了对音乐的向往与对高人风范的敬仰。汉唐以来,文人雅士常通过琴音交流情感,梅尧臣借此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赠琴僧知白》是一首抒情诗,展示了梅尧臣对音乐和高人情怀的深切向往。诗中,南方而来的高僧带着伏羲的琴器,象征着古代智慧与艺术的传承。诗人在面对这样一位高人时,心中浮现出一种深沉的敬意,同时也带着一丝淡淡的失落。

前四句通过描写琴僧的到来和弹琴的场景,展现出一种清幽的意境。高僧不拘小节,颓然造门,给人一种洒脱的感觉。而“弄金徽”、“深得太古意”则暗示了琴声的高雅与古朴,琴音在清风中回荡,仿佛将诗人带入了一个超脱世俗的境界。

最后两句,“声妙非可传,弹罢不复记”,表达了对美好音乐的无奈。音乐的美妙往往不可言传,弹奏结束后,所有的感受似乎都化为无形,无法再现。结尾提到的江海思,则暗含了对人生的深思,音乐虽美,却终究要面对生活的离别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上人南方来:引入高僧的身影,暗示了诗人与高人的相遇。
    • 手抱伏牺器:强调音乐的珍贵与高雅,伏羲的琴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 颓然造我门:表现高僧的淡泊与不拘,令人感受到一种超然之气。
    • 上堂弄金徽:描绘琴声与环境的和谐,展示音乐的魅力。
    • 清风萧萧生: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 声妙非可传:音乐的美妙无法用语言表达,体现了艺术的局限性。
    • 明日告以行:预示着离别,带来一丝惆怅。
  • 修辞手法

    • 对比:高僧的洒脱与世俗的拘束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对高人境界的向往。
    • 拟人:如“清风萧萧生”,让自然环境更具生机与情感。
    • 象征:琴声象征着高雅艺术,而江海则象征着人生的广阔与无奈。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高人风范的仰慕、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南方:象征着智慧与文化的源泉。
  • 伏牺器:象征古代音乐的典雅与深厚。
  • 清风与修竹:象征自然的宁静与高雅。
  • 江海:象征人生的广阔与变化,带来思考与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上人南方来”中的“上人”指的是谁?

    • A. 普通人
    • B. 高僧
    • C. 文人
  2. 诗中提到的“伏牺器”是指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食物
    • C. 一种玩具
  3. “声妙非可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音乐的美无法用言语表达
    • B. 音乐的声音很大
    • C. 音乐很难听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琴歌》:李白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对人情的思念,但更注重于亲情的表达。
  • 《琴歌》:着重描绘琴音的美妙,情感上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梅尧臣及其作品的分析。
  • 《古诗词鉴赏》:相关古诗词的解读与背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