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后偶书呈抑之》

时间: 2025-01-10 22:43:41

炎天三伏经初伏,火烈石焚疑此时。

钩带已逢瓜入座,扶疏还爱树成帷。

良田广宅富家事,万壑千岩逋客期。

顾念宿心俱未适,但惭种种鬓垂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伏后偶书呈抑之》
作者:白子仪

炎天三伏经初伏,
火烈石焚疑此时。
钩带已逢瓜入座,
扶疏还爱树成帷。
良田广宅富家事,
万壑千岩逋客期。
顾念宿心俱未适,
但惭种种鬓垂丝。

白话文翻译

在炎热的三伏天中,初伏的时节已经过去,似乎烈火正在燃烧。钩子已经钩住了入座的瓜,而繁茂的树木依然令人喜爱。田园广阔,豪宅富丽,这是富人的事情;万壑千岩,只有隐士的期盼。我心中对过去的记挂依旧不适,唯有惭愧地看着鬓角的白发。

注释

字词注释

  1. 三伏:夏季最热的时期,一般指农历的初伏、中伏、末伏。
  2. 火烈石:形容天气炎热。
  3. 钩带:指钩住的瓜,暗示收获。
  4. 扶疏: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5. 良田广宅:富裕人家的田地和房屋。
  6. 逋客期:隐士或隐居者的期望。
  7. 宿心:旧日的心情或记挂。
  8. 鬓垂丝:形容白发,表示年老。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万壑千岩”常用以形容山川秀丽的景象,反映出隐逸的情怀。白子仪生活在宋代,社会风气开始重视士人隐逸,诗中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子仪,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其作品常表现出高洁的情操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风格清新,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炎热的夏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内心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生活状态的思考。

诗歌鉴赏

《初伏后偶书呈抑之》是一首典型的宋代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夏季的炎热与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索。诗的开头“炎天三伏经初伏”,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酷热的环境,火烈石的意象更是强化了这种热浪的感觉。接着,诗人以“钩带已逢瓜入座”展现了丰收的喜悦,然而这种喜悦却在“良田广宅富家事”的叙述中显得有些沉重,富贵的生活与隐逸的理想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折射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自我反省。诗的最后两句“顾念宿心俱未适,但惭种种鬓垂丝”,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理想的追忆与现状的不适,显示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表象下,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炎天三伏经初伏:强调了夏季的热度,表明时间的推移。
  2. 火烈石焚疑此时:通过火烈石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酷热的氛围。
  3. 钩带已逢瓜入座:比喻生活的富足与满足,隐含着对收获的期待。
  4. 扶疏还爱树成帷:描绘出树木繁茂的景象,象征着自然的美好。
  5. 良田广宅富家事:富人的生活状态,反映了社会的对比。
  6. 万壑千岩逋客期:隐士对自然山水的向往,表达了对隐逸的渴望。
  7. 顾念宿心俱未适:内心的牵挂与现实的不适应。
  8. 但惭种种鬓垂丝:对自己年纪增长的惭愧,暗示对理想未能实现的遗憾。

修辞手法

  1. 比喻:如“火烈石”比喻夏天的炎热。
  2. 对仗:如“良田广宅”与“万壑千岩”,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3. 拟人:通过“扶疏”表现树木的生机,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生活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和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炎天:代表夏季的酷暑,象征生活的艰辛。
  2. :丰收与富足的象征。
  3. :自然的庇护与美好,象征着诗人的向往。
  4. 良田广宅:富裕生活的象征,表现出社会的对比。
  5. 鬓垂丝: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反映出诗人对自身变化的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个词语是“良田广宅”的意思?
    A. 贫穷
    B. 富裕
    C. 中等
    D. 破旧

  2. “钩带已逢瓜入座”中,“钩带”指的是什么?
    A. 渔具
    B. 收成
    C. 娱乐
    D. 负担

  3. 本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愤怒
    C. 惆怅
    D. 兴奋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 李白《静夜思》:传达对过往的怀念与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 白子仪《初伏后偶书呈抑之》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隐逸的情怀,但白子仪更侧重于个人的感受与对现实的反思,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与人生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白子仪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