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书事》

时间: 2025-01-10 23:06:36

火云方炽又风薰,谁柅天边午日轮。

靖郭所生为贵子,灵均已死作忠臣。

朝衣耻立鸡争地,宾幄难量狗盗人。

休语前书忧喜事,浴兰角黍是良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端午书事》 火云方炽又风薰,
谁柅天边午日轮。
靖郭所生为贵子,
灵均已死作忠臣。
朝衣耻立鸡争地,
宾幄难量狗盗人。
休语前书忧喜事,
浴兰角黍是良辰。

白话文翻译

火云正在燃烧,微风轻轻拂过,
谁在天边环绕着午日的轮廓。
靖郭出身的我,是为人尊贵的儿子,
而灵均已死,是个忠诚的臣子。
身穿朝服却羞于在鸡鸣之地立足,
宾客的帐幕中难以计算那些狗盗之人。
不要再谈论前书中的忧愁喜事,
在兰花和粽子洗浴的日子里,我们正值良辰。

注释

  • 火云:象征热烈的气氛,可能是端午节的热闹场景。
  • 风薰:微风吹拂,描写了端午节时节的宜人气候。
  • 靖郭:指的是靖郭的贵族,可能是特指某位历史人物。
  • 灵均:指代历史上某位忠臣,可能与诗人心目中的忠诚有关。
  • 朝衣:指的是朝廷的服装,代表身份和地位。
  • 鸡争地:暗指权力斗争或是卑微的场所。
  • 宾幄:宾客的帐幕,象征社交场合。
  • 狗盗人:比喻不道德或卑鄙的人。
  • 浴兰角黍:指端午节的习俗,象征清新与喜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子仪,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其诗风清丽,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故,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情景。

创作背景

《端午书事》创作于端午佳节,诗中融入了对节日的感慨与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体现了诗人对传统的尊重以及对忠臣的怀念。

诗歌鉴赏

《端午书事》通过生动的景象描绘,展现了端午节的节日气氛。开头的“火云方炽又风薰”,既给人以视觉的冲击,也传达出一种热烈的节日氛围。诗人运用“午日轮”的意象,暗喻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接着,诗人提到“靖郭所生为贵子”,不仅体现了对自己身份的自豪,也隐含了对历史上忠臣的追忆,尤其是“灵均已死作忠臣”,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诗人在这里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既有对贵族身份的认同,又对忠诚的追随者感到惋惜。

在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朝衣耻立鸡争地”与“宾幄难量狗盗人”对比,体现了对权力斗争的厌倦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与不公。最后两句“休语前书忧喜事,浴兰角黍是良辰”则转向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即便生活中充满忧愁,但在传统节日的庆祝中,也能找到片刻的宁静与喜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火云方炽又风薰:描绘节日的热烈与宜人,设定诗的氛围。
  • 谁柅天边午日轮:引发人们对时间与生命的思考。
  • 靖郭所生为贵子:自豪地表达自己的贵族身份。
  • 灵均已死作忠臣:缅怀历史忠臣的精神,带出对忠诚的赞美。
  • 朝衣耻立鸡争地:对政治斗争的无奈与羞愧。
  • 宾幄难量狗盗人:反映社会的不公与复杂性。
  • 休语前书忧喜事:劝人不要再谈论过去的忧愁。
  • 浴兰角黍是良辰:表达对传统的珍视与节日的欢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火云”比喻热烈的节日气氛。
  • 对仗:如“朝衣耻立”和“宾幄难量”形成明显的对比。
  • 象征:兰花和粽子象征着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与美好祝愿。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端午节的热烈气氛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思,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忠诚精神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思考,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火云:象征热烈与激情。
  • 风薰:代表着轻松与愉悦的氛围。
  • 贵子:象征权力与地位。
  • 忠臣:象征忠诚与理想。
  • 鸡争地、狗盗人:象征社会的混乱与阴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灵均”指的是哪个类型的人物? A. 忠臣
    B. 贵族
    C. 诗人
    D. 盗贼

  2. “浴兰角黍”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祭祀
    B. 端午节的传统
    C. 忧愁
    D. 忠诚

  3. 诗中提到的“朝衣耻立”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政治斗争
    B. 个人地位
    C. 社交礼仪
    D. 传统文化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端午即事》—— 杜甫
  • 《五月五日》—— 李商隐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端午即事》与白子仪的《端午书事》均描绘端午节的氛围,但杜甫更侧重于对家国情怀的表达,而白子仪则强调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相关学术论文及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