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流入栅江》

时间: 2025-02-04 15:26:13

久客心肠怯溯洄,不堪官事紧相催。

踏霜人去繵风吼,冲浪舟行岸冻开。

雪尽野梅红剪腊,春回溪水绿生苔。

穷愁好逐残年尽,三日元正与泰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久客心肠怯溯洄,不堪官事紧相催。
踏霜人去繵风吼,冲浪舟行岸冻开。
雪尽野梅红剪腊,春回溪水绿生苔。
穷愁好逐残年尽,三日元正与泰来。

白话文翻译

长时间的客居让我心中怯懦,难以忍受官事的频频催促。
踏着霜雪,人去时耳边传来风声呼啸,
冲浪的船只在冰冻的河岸上行驶。
雪融化后,野梅花绽放,红艳如剪,
春天到来时,溪水变绿,苔藓生出。
穷愁总是伴随着岁末年初,三天后元宵节将至,带来新的希望。

注释

字词注释:

  • 溯洄:逆流而上,回溯。
  • 不堪:难以忍受。
  • 踏霜:踩着霜雪。
  • 人去:人们离去。
  • 穷愁:贫困和忧愁。

典故解析:

  • “元正”指的是农历正月十五,即元宵节,象征着团圆和新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风格质朴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久居外地之时,面对官事的压力与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春天的期待。

诗歌鉴赏

《溯流入栅江》是一首抒情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开篇“久客心肠怯溯洄”,表现了长时间在外的无奈与怯懦,紧接着提到的官事压力,更是将这种心理状态深化。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隐喻人生的起伏与四季的轮回。

诗中“踏霜人去繵风吼”,描绘了寒冷的冬季,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而“雪尽野梅红剪腊”,则象征着希望与新生,春天的到来让人倍感温暖。最后两句通过“穷愁好逐残年尽”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新年的渴望,显示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久客心肠怯溯洄:长时间在外的人,内心感到怯懦,想要回归故乡。
  • 不堪官事紧相催:难以忍受官司的频繁催促,显示了生活的压力。
  • 踏霜人去繵风吼:踏着霜雪,人们离去,耳边传来风声,渲染了孤独的氛围。
  • 冲浪舟行岸冻开:乘船逆流而上,冰冻的河岸渐渐开放,寓意着希望。
  • 雪尽野梅红剪腊:雪融化后,野梅花开,象征着新生与春天的回归。
  • 春回溪水绿生苔:春天到来时,溪水变绿,苔藓生出,展现了自然的生机。
  • 穷愁好逐残年尽:贫困与忧愁伴随着岁末年初,暗示着生活的艰辛。
  • 三日元正与泰来:元宵节即将到来,带来新的希望与美好的未来。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踏霜人去”和“冲浪舟行”,形成鲜明的对比。
  • 意象:冬季的霜雪与春天的梅花形成强烈的对比,描绘了生命的轮回。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压力的无奈,以及对春天和新生活的期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乐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寒冷和孤独。
  • 梅花:象征希望与生机。
  • 溪水:象征生命与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王之道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元正”指的是什么节日?

    • A. 中秋节
    • B. 春节
    • C. 元宵节
    • D. 清明节
  3. 诗中“踏霜人去”的含义是什么?

    • A. 踏着霜雪,人们离开
    • B. 踏着霜雪,前往故乡
    • C. 踏着霜雪,与朋友相聚
    • D. 踏着霜雪,观察自然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孟浩然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之道的《溯流入栅江》与孟浩然的《春晓》都描绘了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轮回,但王之道更多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而孟浩然则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两者在主题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