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余元明时元明邀余同李次元夜饮》
时间: 2025-01-27 03:30: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余元明时元明邀余同李次元夜饮
作者:王之道 〔宋代〕
坐中强半是同年,
赖有斯人席更圆。
跨马未须贪远道,
举觞聊复望青天。
枯荷折苇三墩路,
明月清风百丈船。
俯仰便成陈迹恨,
须知此集不论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坐在这里的同伴大部分都是同龄人,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人,席间氛围更加融洽。骑马出行不必贪图远方的道路,举起酒杯不妨向青天遥望。那枯萎的荷花和折下的芦苇是通往三墩的路,明亮的月光和清爽的风乘坐着百丈长的船。抬头低头之间便形成了往日的遗憾,须知这次聚会不在乎金钱。
注释
- 强半:大部分,强表示多的意思。
- 斯人:指在座的朋友,斯表示这个。
- 跨马:骑马,跨表示骑上。
- 觞:酒杯,古代用来盛酒的器具。
- 聊复:姑且,表示随意。
- 百丈船:形容船只长,意指乘风破浪的感觉。
- 陈迹恨:过去的痕迹和遗憾,陈迹指的是留下的痕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和人际关系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谊的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明时期的夜晚聚会,诗人受到邀请,与友人们共饮,抒发了对同龄人友谊的珍惜和对往昔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饮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诗人以“同年”作为开头,强调坐在一起的朋友大多是同龄人,这种共同的经历让聚会显得更加温暖和融洽。接着,诗人提到骑马不必贪图远方,意在表达对于眼前欢乐的珍惜,远方的诱惑并不重要。
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诗人提到“枯荷折苇”,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哀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无常。然而,随之而来的“明月清风”又展现出一种清新的气息,带来了对生命的希望和向往。最后,诗人以“俯仰便成陈迹恨”收尾,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遗憾,但同时又强调这次聚会的意义不在于金钱,而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通过友谊、自然与时间的交错,展现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珍惜当下的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坐中强半是同年:指出在场的人大部分是同龄人,强调共同经历。
- 赖有斯人席更圆:因为有这样的朋友,聚会的气氛更加融洽。
- 跨马未须贪远道:骑马出行不必追求遥远的目的地,表现放松心态。
- 举觞聊复望青天:举杯畅饮,向天空仰望,表达对未来的向往。
- 枯荷折苇三墩路: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带有些许哀愁。
- 明月清风百丈船:自然的美好,象征着生命的希望。
- 俯仰便成陈迹恨:抬头低头之间,往事成了遗憾,流露出对时间的感慨。
- 须知此集不论钱:强调此次聚会的价值在于情谊,而非物质财富。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明月清风”对“枯荷折苇”,形成鲜明的对比。
- 意象:诗中运用自然景物的意象,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比喻:将生命的聚会比作自然的景色,表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珍惜友谊、享受当下的主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天:象征着希望与未来。
- 明月:代表纯洁的情感与美好时光。
- 枯荷: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清风:带来舒适和宁静的感觉,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王之道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自然意象有哪些?
A. 明月
B. 枯荷
C. 清风
D. 以上皆是 -
诗歌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A. 物质财富
B. 友谊与珍惜当下
C. 对战争的思考
答案
- B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与王之道的《和余元明时元明邀余同李次元夜饮》相比,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友谊和孤独的思考,但李白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风格上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之道传记》
这份资料希望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王之道的《和余元明时元明邀余同李次元夜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