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强甫》
时间: 2025-02-04 14:10: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强甫
作者:刘克庄
囝罢相依萤雪边,
安知今汝亦华颠。
宁从欸乃翁孤钓,
肯要原夫辈一联。
儿向诗中得三昧,
吏钳纸尾怕分权。
客言大尹尤谦挹,
每见屏星榻必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道:
小儿时光在萤火虫和雪花的边边相依,
怎知如今你已华发苍苍。
宁愿像那老渔夫般孤独垂钓,
不愿与那些世俗之人结交。
我在诗中领悟了真谛,
而官吏却因权势而心存忌惮。
客人说大尹(大官)特别谦和,
每次见到屏风和星榻时,总是挂念。
注释:
- 囝:小孩,儿子。
- 萤雪:萤火虫和雪,象征着童年时光的美好。
- 华颠:指年老时的白发苍苍。
- 欸乃:小船的摇橹声,常用来描绘渔夫的孤独生活。
- 原夫辈:指那些与世俗交往的人。
- 三昧:指悟道、领悟的境界。
- 吏钳纸尾:官吏因权势而感到束缚和恐惧。
- 大尹:指高级官员。
- 屏星榻:屏风和星榻,这里可能暗指居所的摆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伯恭,号友山,南宋时期的诗人。刘克庄的诗风清新,内容多涉及个人情感、自然景观以及对社会时事的反思。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理想的冲突。诗人借助与儿时的回忆,反映了对当下社会尘俗的失望和对个人情感的渴望。通过对比童年与现在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孤独与自由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回忆与童年友伴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开头的“囝罢相依萤雪边”,不仅描绘了童年的无忧无虑,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随着“安知今汝亦华颠”的转折,诗人由怀念转向对现实的感叹,表现出岁月带来的沧桑与无奈。
接下来的“宁从欸乃翁孤钓”,展现了作者宁愿选择孤独的生活,也不愿与世俗人交往的坚定态度,反映了对世俗权力与人情冷暖的失望。同时,诗中“儿向诗中得三昧”的句子,则表明了诗人在艺术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尽管在现实中有所束缚。
最后两句提到的大尹,显示了高官的谦卑与世俗的矛盾,突显了诗人对真正品德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引领读者反思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囝罢相依萤雪边:童年时光与朋友在萤火虫和雪花的陪伴下无忧无虑的生活。
- 安知今汝亦华颠:如今对方已是白发苍苍,感慨岁月的流逝。
- 宁从欸乃翁孤钓:宁愿选择孤独的生活,像老渔夫一样垂钓。
- 肯要原夫辈一联:不愿与那些世俗之人交往。
- 儿向诗中得三昧:在诗歌中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 吏钳纸尾怕分权:官吏因权势而感到压制与恐惧。
- 客言大尹尤谦挹:客人称赞大官谦和。
- 每见屏星榻必悬:每次见到这些摆设都让人感到牵挂和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萤雪”象征童年,表达美好回忆。
- 对仗:如“宁从欸乃翁孤钓,肯要原夫辈一联”,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孤独与世俗的对立。
- 排比:整首诗通过排比的形式加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失望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人通过对比,揭示了时间的无情与个体的孤独,表现出对真理与自由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萤火虫:象征童年的纯真与美好。
- 雪:象征洁白无瑕,寓意理想与梦境。
- 孤钓:象征孤独与宁静,表达对世俗的超然。
- 大尹:象征权力与地位,反映社会的复杂与矛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囝罢相依萤雪边”中的“囝”指什么? A. 小孩
B. 老人
C. 女人
D. 男子 -
诗中提到的“欸乃翁”是指什么职业? A. 渔夫
B. 农夫
C. 商人
D. 学者 -
诗人表现出对世俗的态度是: A. 否定
B. 赞美
C. 无所谓
D. 热爱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刘克庄《寄强甫》与李白《静夜思》:
- 主题:两首诗均表达了对故人或亲人的思念,但刘克庄更侧重于现实中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而李白则表现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 风格:刘克庄的诗词更为抒情和沉思,李白则更为豪放与奔放。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