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道中》

时间: 2025-01-26 23:43:50

昨过知岑寂,重来况雪天。

人居难珊里,路在鸟巢边。

草市开还闭,茅山断复连。

潇江清似镜,悔不问归船。

意思解释

祁阳道中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原文展示:

昨过知岑寂,重来况雪天。
人居难珊里,路在鸟巢边。
草市开还闭,茅山断复连。
潇江清似镜,悔不问归船。

白话文翻译:

昨天下过雪,我知道这里的宁静;
今天再次来到这里,正值雪天。
人们居住在艰难的环境中,
路途却在鸟巢旁边延伸。
草市时而开张,时而闭合;
茅山的连绵不断,似乎又被断开。
潇江水面平静如镜,我后悔没有询问归船的事。

注释:

字词注释:

  • 知岑寂:知道这里的安静。
  • 况雪天:更何况是在雪天。
  • 珊里:指艰难的环境。
  • 鸟巢边:形容路途的边缘。
  • 草市:集市。
  • 茅山:指茅草生长的山,象征自然景观。
  • 潇江:指流动的江水。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自然景物描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艰辛与人们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友直,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词、诗,兼工书法。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祁阳道中》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通过游历自然,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祁阳道中》描绘了诗人走在雪天的孤寂之感,通过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反思。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对宁静的感知,带出一种细腻的情感,雪天的寂静更是加强了这种孤独感。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描述了人们的生活艰难,草市的开闭象征了生计的不稳定,而茅山的断连则暗示了人生的变幻无常。最后,潇江水面如镜的静谧,对比了内心的悔恨,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感伤。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反映了人们在自然与社会面前的渺小与无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过知岑寂:诗人昨日经过此地,感受到环境的静谧。
  • 重来况雪天:今天再次来到这里,正值雪天,带来更加沉重的寂静感。
  • 人居难珊里:人们的生活非常艰难。
  • 路在鸟巢边:道路旁边却是鸟巢,象征着无奈与自然的和谐。
  • 草市开还闭:集市的开张与闭合,反映了生活的不稳定。
  • 茅山断复连:茅山的景象似乎又断又连,暗示着生活的无常。
  • 潇江清似镜:潇江水面清澈如镜,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形成对比。
  • 悔不问归船:最后的悔恨,未能询问归船,暗示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过往的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潇江清似镜”,用镜子比喻水面的平静。
  • 对仗:诗中句子结构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生活艰难的沉思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展现出自然景象与人内心情感之间的深刻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天:象征宁静与孤独。
  • 鸟巢: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奈。
  • 草市:象征生计的不稳定。
  • 潇江: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谁?

    • A. 白居易
    • B. 杜甫
    • C. 刘克庄
    • D. 李白
  2. 诗中提到的“潇江”象征什么?

    • A. 生计
    • B. 宁静
    • C. 迷茫
    • D. 变幻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战争的思考
    • B. 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友情的思念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祁阳道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结合,但刘克庄侧重于生活的艰难与孤独感,而王维则更多展现了对自然的宁静与美好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