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书客舍》

时间: 2025-04-27 17:16:03

已去光阴挽不回,渐惊老态逼人来。

决河犹有方堪塞,脱发应无术可栽。

圯戌宝藏惟檄草,南游稛载是诗材。

客愁何物禁当得,聊向旗亭买一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去光阴挽不回,渐惊老态逼人来。
决河犹有方堪塞,脱发应无术可栽。
圯戌宝藏惟檄草,南游稛载是诗材。
客愁何物禁当得,聊向旗亭买一杯。

白话文翻译

时光已经过去,无法挽回,渐渐感到老态逼近。
即使决河中的水还有可以堵塞的地方,
我的脱发已无药可救。
古人留下的宝藏只剩下些许文书,
南游所写的诗篇也仅仅是材料而已。
客旅的愁苦有什么能禁止我呢?
不如在旗亭里买一杯酒来解愁。

注释

  • 已去光阴:指已经过去的时光。
  • 老态:衰老的状态。
  • 决河:指河流决口,水流泛滥。
  • 脱发:指头发脱落。
  • 圯戌宝藏:圯戌是古代地名,宝藏意指古代的文献,檄草是指简单的文书。
  • 南游:指南方旅行。
  • 旗亭:指酒馆或茶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天池,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以豪放、清新见长,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刘克庄的作品多关注个人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现出丰富的人生哲学。

创作背景

《戏书客舍》创作于刘克庄晚年,正值他经历人生的诸多变迁,感受到时光流逝和老去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对个人生存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戏书客舍》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反思。诗的开头“已去光阴挽不回”,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随着老态的逼近,诗人不仅感受到身体的变化,也感受到内心的惆怅与无奈。这一情感在后两句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诗人以“决河犹有方堪塞”与“脱发应无术可栽”形成对比,表达了即便有些事物仍可挽回,但自己身体的衰老却是无可挽回的。

而后两句则转向了对文化和创作的思考,提及古代的宝藏仅剩下文书,南游所写的诗篇也不过是材料,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反思与对过往文化的珍惜。最后的“聊向旗亭买一杯”则是一种自我安慰和对生活的调侃,暗示了在愁苦中寻找片刻的宁静,体现了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感伤中夹杂着对生活的豁达,表现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已去光阴挽不回:强调时间无法逆转,令人感到无奈。
  • 渐惊老态逼人来:随着时间流逝,衰老逐渐显现,带来惊恐感。
  • 决河犹有方堪塞:即使洪水泛滥仍有办法堵塞,暗示某些事物可逆转。
  • 脱发应无术可栽:头发脱落无药可救,表明衰老是无可避免的。
  • 圯戌宝藏惟檄草:古代的知识遗产变得稀少,只有一些简单的文献。
  • 南游稛载是诗材:南方游历所写的诗篇仅为创作材料。
  • 客愁何物禁当得:问愁苦的原因,暗示一种无所拘束的态度。
  • 聊向旗亭买一杯:以此来解愁,展现洒脱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决河”和“脱发”形成鲜明对比,突显无可挽回的悲哀。
  • 比喻:用“旗亭买一杯”比喻寻求解脱和快乐,从而释放内心的愁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间流逝与衰老的感慨,结合对文化传承的思考,最终以一种洒脱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愁苦,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光阴:象征时间的流逝,代表生命的短暂。
  • 老态:象征衰老与无奈,反映人生的自然规律。
  • 宝藏:象征知识与文化的积累,暗示人类智慧的珍贵。
  • 旗亭:象征生活的乐趣与放松,代表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光阴”指的是什么?
    A. 时间
    B. 知识
    C. 快乐
    D. 旅行

  2. 刘克庄的诗风格以什么为主?
    A. 豪放与清新
    B. 细腻与柔和
    C. 哀伤与沉重
    D. 神秘与抽象

  3. 最后一行“聊向旗亭买一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无奈
    B. 洒脱
    C. 悲伤
    D. 期待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李白:两位诗人都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但刘克庄更多地反映了对衰老和文化的感慨,而李白则常以豪放洒脱的姿态表现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