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雁》

时间: 2025-01-27 03:30:00

胡雁畏空漠,群飞向洲渚。

褰云避射戈,万里声悲苦。

月色满关河,欲下迷处所。

春江沙平净,鱼蚌不可数。

饱暖身肥腴,归路欲远举。

寻常弓箭儿,仰视随意取。

从来远祸心,狼藉失旧侣。

小哉衔芦智,岂识保身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胡雁畏空漠,群飞向洲渚。褰云避射戈,万里声悲苦。月色满关河,欲下迷处所。春江沙平净,鱼蚌不可数。饱暖身肥腴,归路欲远举。寻常弓箭儿,仰视随意取。从来远祸心,狼藉失旧侣。小哉衔芦智,岂识保身语。

白话文翻译:

胡地的雁群畏惧广阔的沙漠,成群结队地飞向水边的沙洲。它们在云层中穿梭,躲避猎人的箭矢,飞越万里,发出悲苦的鸣叫。月光洒满关隘和河流,雁群想要降落却迷失了方向。春江边的沙滩平坦洁净,鱼和蚌的数量多得数不清。雁群吃得饱暖,身体肥壮,准备远走高飞。普通的弓箭手,抬头就能随意射中它们。雁群一直远离祸患,却因为失去旧时的伴侣而狼藉一片。它们那点衔芦的智慧,怎能理解保全自身的道理呢?

注释:

  • 胡雁:指北方边疆地区的雁。
  • 空漠:广阔的沙漠。
  • 洲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 褰云:拨开云层。
  • 射戈:指猎人的箭矢。
  • 关河:关隘和河流。
  • 春江:春天的江河。
  • 鱼蚌:鱼和蚌类。
  • 肥腴:肥壮。
  • 弓箭儿:指普通的弓箭手。
  • 远祸心:远离祸患的心思。
  • 狼藉:混乱不堪。
  • 衔芦智:指雁群衔芦以示警的智慧。
  • 保身语:保全自身的道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尤以书法著称,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这首诗描绘了胡雁的生存状态,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蔡襄游历北方边疆时所作,通过对胡雁的描绘,表达了对边疆生态环境的观察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胡雁为主角,描绘了它们在北方边疆的生存状态。诗中,“胡雁畏空漠,群飞向洲渚”一句,既展现了雁群对广阔沙漠的畏惧,又描绘了它们寻找栖息地的情景。“褰云避射戈,万里声悲苦”则进一步以雁群的视角,展现了它们在飞行中的艰辛和悲苦。后文通过对春江沙滩的描绘,以及雁群饱暖后的远行,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生存的不易。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胡雁的描绘,折射出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胡雁畏空漠,群飞向洲渚。——胡雁畏惧广阔的沙漠,成群结队地飞向水边的沙洲。
  2. 褰云避射戈,万里声悲苦。——它们在云层中穿梭,躲避猎人的箭矢,飞越万里,发出悲苦的鸣叫。
  3. 月色满关河,欲下迷处所。——月光洒满关隘和河流,雁群想要降落却迷失了方向。
  4. 春江沙平净,鱼蚌不可数。——春江边的沙滩平坦洁净,鱼和蚌的数量多得数不清。
  5. 饱暖身肥腴,归路欲远举。——雁群吃得饱暖,身体肥壮,准备远走高飞。
  6. 寻常弓箭儿,仰视随意取。——普通的弓箭手,抬头就能随意射中它们。
  7. 从来远祸心,狼藉失旧侣。——雁群一直远离祸患,却因为失去旧时的伴侣而狼藉一片。
  8. 小哉衔芦智,岂识保身语。——它们那点衔芦的智慧,怎能理解保全自身的道理呢?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胡雁赋予人的情感和行为,如“畏空漠”、“褰云避射戈”、“欲下迷处所”等。
  • 比喻:用“褰云避射戈”比喻雁群躲避猎人的箭矢。
  • 对仗:如“胡雁畏空漠,群飞向洲渚”中的“畏”与“向”,“空漠”与“洲渚”。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胡雁生存状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和对自然生态的关注。诗中,雁群的艰辛飞行和迷失方向,以及它们对猎人的躲避,都反映了生命的脆弱和生存的不易。同时,诗中也隐含了对人类行为的批判,提醒人们要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胡雁:象征着北方边疆的生物。
  • 空漠:象征着广阔而荒凉的环境。
  • 洲渚:象征着雁群的栖息地。
  • 褰云:象征着雁群躲避猎人的行为。
  • 射戈:象征着猎人的威胁。
  • 月色满关河:象征着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 春江沙平净: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宁静。
  • 鱼蚌不可数:象征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 肥腴:象征着雁群的健康和强壮。
  • 弓箭儿:象征着人类的威胁。
  • 远祸心:象征着雁群的自我保护意识。
  • 狼藉失旧侣:象征着雁群的孤独和失落。
  • 衔芦智:象征着雁群的智慧和警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胡雁”指的是什么? A. 北方边疆的雁 B. 南方的雁 C. 东方的雁 D. 西方的雁

  2. 诗中的“空漠”象征着什么? A. 广阔而荒凉的环境 B. 繁华的城市 C. 宁静的乡村 D. 热闹的市场

  3. 诗中的“洲渚”象征着什么? A. 雁群的栖息地 B. 人类的居住地 C. 猎人的狩猎地 D. 商人的交易地

  4. 诗中的“褰云避射戈”比喻了什么? A. 雁群躲避猎人的行为 B. 雁群寻找食物的行为 C. 雁群迁徙的行为 D. 雁群休息的行为

  5. 诗中的“月色满关河”象征着什么? A. 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B. 白天的喧嚣和繁忙 C. 黄昏的宁静和美丽 D. 黎明的宁静和美丽

答案:

  1. A
  2. A
  3. A
  4. A
  5.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杜甫《登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诗词对比:

  • 蔡襄《胡雁》与杜甫《登高》: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和社会的思考,但蔡襄的诗更加关注自然生态和生命的脆弱性,而杜甫的诗则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的命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有助于理解蔡襄的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