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舣舟采石》
时间: 2025-01-11 02:36: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舣舟采石
作者:刘过〔宋代〕
我昔南游武昌口之山川,
赤壁吊古齐安边。
又尝北抵鹤唳风声地,
八公山前望淝水。
谁令舣舟牛渚矶,
楼船蔽江忆当时。
周郎未战曹瞒走,
谢安一笑苻坚危。
黄云如屯夜月白,
箭痕刀痕满枯骨。
健儿饭饱饮马来,
意气犹雄歌尚烈。
只今采石还戍兵,
诸将奄奄泉下人。
饭囊盛饭酒瓮酒,
位去三衙称好手。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南游到了武昌口的山川,
在赤壁感怀古事,凭吊齐安边。
又曾北上,抵达鹤唳风声的地方,
在八公山前眺望淝水的景色。
是谁让我的船停靠在牛渚矶,
楼船遮蔽江面,回忆起往日时光。
周郎尚未出战,曹瞒已然逃走,
谢安一笑,苻坚已处于危境。
黄云如约而至,夜月显得明亮,
箭痕刀痕满布于枯骨之上。
健儿们吃饱喝足,骑马而来,
意气仍然昂扬,歌声依旧激烈。
如今采石仍然驻守着兵员,
那些将领已然奄奄一息,埋于泉下。
饭囊中装满饭,酒瓮中盛满酒,
离开三衙,称得上是好手。
注释:
- 武昌口:长江与汉江交汇之地,历史悠久。
- 赤壁:指赤壁之战,三国时期著名战役。
- 牛渚矶:长江上的一个重要地名。
- 周郎:指周瑜,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
- 谢安:东晋时期的政治家,历史上以智勇闻名。
- 苻坚:前秦统治者,曾与东晋交战。
- 箭痕刀痕:战斗留下的痕迹,象征历史的伤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过,字景和,号澹亭,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在边塞诗和山水诗方面有一定成就。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描写了作者游历不同名胜古迹的感受,兼具历史感与个人情怀,表露出对历史变迁与英勇将士的缅怀。
诗歌鉴赏:
《舣舟采石》是刘过用以抒发怀古情绪的一首诗。诗中通过描绘历史遗迹和战争场景,表达了对过去英雄的敬仰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作者回忆南游武昌口的美景,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壮丽和历史的厚重。接着,诗人提到赤壁之战,强调了历史人物的英勇与智慧。周郎未战曹瞒逃走的情景,表明了历史中的机遇与挑战,谢安的微笑则象征着智者的从容与应对。诗中反复出现的“箭痕刀痕”,不仅是对战斗的回顾,更是对历史伤痛的铭记,令人心生感慨。
最后,诗人以现实的对比结束,昔日的英雄如今已成往事,诗中呈现出一种忧伤的历史感。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情感上深沉,展现了刘过的历史观和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昔南游武昌口之山川:作者回忆自己曾游历的地方,表达出对美景的向往。
- 赤壁吊古齐安边:在赤壁凭吊古战场,感叹历史的变迁。
- 又尝北抵鹤唳风声地:作者继续游历,描写北方的自然景象。
- 八公山前望淝水:八公山的美景与淝水的宁静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黄云如屯夜月白”,通过比喻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回忆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对历史沧桑的感叹,体现出一种深沉的忧伤与对英雄气概的崇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川:象征自然的壮丽和历史的悠久。
- 赤壁:历史战争的象征,代表着英雄与智慧。
- 箭痕刀痕:战争的痕迹,象征着历史的伤痛与牺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作者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刘过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赤壁”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 A. 黄巾之乱
- B. 赤壁之战
- C. 五丈原之战
-
“健儿饭饱饮马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绝望
- B. 自豪
- C. 忧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刘过的《舣舟采石》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均表现出对历史的追忆与英雄的怀念,但刘过更强调对历史的反思与现实的对比,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个人的豪情与自然的壮丽。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观与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
- 相关研究论文及古诗词解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