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警》

时间: 2025-01-26 23:47:22

司马赋中聊讽一,伯鱼诗外又闻三。

空馀物表陵云气,不向师前立雪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警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司马赋中聊讽一,
伯鱼诗外又闻三。
空馀物表陵云气,
不向师前立雪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中,我在《司马相如》的赋中随意地讽刺过一次,在《伯鱼》的诗外又听到过三次。空有那表面上的名声,像云气般飘渺,不向老师面前显摆自己。

注释:

  • 司马:指司马相如,西汉著名的辞赋家。
  • 伯鱼:指屈原,字平,号离骚,楚国的伟大诗人。
  • 物表:指外在的名声或表面现象。
  • 陵云气:形容名声虚浮,像云一样高远飘散。
  • 师前:指在老师面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文,号湛之,宋代诗人,著名的词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时常反映人生态度和道德自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对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思考时期。刘克庄以自警自省为主旨,强调内心道德的修养而非外在的虚名。

诗歌鉴赏:

《自警》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刘克庄在诗中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对自身的警醒和对名声的反思。诗的第一句提到“司马赋中聊讽一”,这显示了作者对古代文学的熟悉并用其作为自警的工具。他通过“讽刺”来警示自己,说明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接着,第二句提到“伯鱼诗外又闻三”,表明他对屈原作品的敬仰,同时也反映出诗歌传递的力量。诗人并不是一味追求外在的名声,而是关注内心的修养与真实的自我。第三句“空馀物表陵云气”,通过“空馀”二字,表达了对名声虚浮的深刻认识,暗示名声的无实质性,正如云气般虚幻。

最后一句“不向师前立雪参”,则是强调在老师面前要谦逊,不应炫耀自己的成就。这种自警自省的态度,体现了宋代士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司马赋中聊讽一:诗人通过引用司马相如的赋中的讽刺,表明自己在文学上也有一定的深度。
  • 伯鱼诗外又闻三:表明对屈原的诗作的广泛传播和影响,强调诗歌的力量。
  • 空馀物表陵云气:对名声的看法,认为其表面光鲜,其实虚无。
  • 不向师前立雪参:强调在老师面前要自谦,避免过于张扬自己的成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名声比作“云气”,形象地表达了名声的虚幻。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体现了宋代诗歌的对仗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自警自省,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反对过于追求外在名声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气:象征虚无、飘渺的名声。
  • 雪参:象征清白、高洁的品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司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司马光
    B. 司马相如
    C. 司马懿
    D. 司马迁

  2. 诗中提到的“伯鱼”是哪个历史人物的别称?
    A. 屈原
    B. 李白
    C. 杜甫
    D. 陶渊明

  3. 诗中“空馀物表陵云气”表达了对什么的看法?
    A. 友情
    B. 名声
    C. 财富
    D. 权力

答案:

  1. B. 司马相如
  2. A. 屈原
  3. B. 名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离骚》 屈原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自警》与屈原的《离骚》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关注个人内心的修养与社会责任。刘克庄借助历史典故进行自省,屈原则通过抒情表达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