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峰诗》

时间: 2025-01-11 10:10:05

穿云踏月登茅岭,一阵西风吹客衣。

松俨立兮如伏,山週回兮若帏。

竹泉清可鉴,苔石坐忘归。

鹤唳空霭,猿啼翠微。

白露下,碧烟飞。

适意,忘机。

嘘,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穿云踏月登茅岭,一阵西风吹客衣。松俨立兮如伏,山週回兮若帏。竹泉清可鉴,苔石坐忘归。鹤唳空霭,猿啼翠微。白露下,碧烟飞。适意,忘机。嘘,欷。

白话文翻译:

我穿过云层,踏着月光登上茅草覆盖的山岭,一阵西风吹动着我的衣裳。松树庄严地站立,仿佛在俯伏,山峦环绕,如同帷幕。竹林中的泉水清澈可见,坐在长满苔藓的石头上,忘记了归去。鹤在空中的雾霭中鸣叫,猿在翠绿的山腰啼鸣。白露落下,碧绿的烟雾飘飞。感到舒适自在,忘记了世俗的机巧。叹息,感慨。

注释:

  • 穿云踏月:形容登山时云雾缭绕,月光照耀。
  • 茅岭:指覆盖着茅草的山岭。
  • 松俨立兮如伏:松树庄严地站立,形容松树的姿态。
  • 山週回兮若帏:山峦环绕,如同帷幕。
  • 竹泉清可鉴:竹林中的泉水清澈可见。
  • 苔石坐忘归:坐在长满苔藓的石头上,忘记了归去。
  • 鹤唳空霭:鹤在空中的雾霭中鸣叫。
  • 猿啼翠微:猿在翠绿的山腰啼鸣。
  • 白露下,碧烟飞:白露落下,碧绿的烟雾飘飞。
  • 适意,忘机:感到舒适自在,忘记了世俗的机巧。
  • 嘘,欷:叹息,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榘,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山水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山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登山游玩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穿云踏月登茅岭”描绘了作者登山的情景,云雾缭绕,月光照耀,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松俨立兮如伏,山週回兮若帏”通过对松树和山峦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庄严和宁静。“竹泉清可鉴,苔石坐忘归”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沉浸和忘我。最后,“适意,忘机”总结了全诗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穿云踏月登茅岭:描绘了作者登山的情景,云雾缭绕,月光照耀。
  2. 一阵西风吹客衣:西风吹动衣裳,增添了登山的动感。
  3. 松俨立兮如伏:松树庄严地站立,形容松树的姿态。
  4. 山週回兮若帏:山峦环绕,如同帷幕。
  5. 竹泉清可鉴:竹林中的泉水清澈可见。
  6. 苔石坐忘归:坐在长满苔藓的石头上,忘记了归去。
  7. 鹤唳空霭:鹤在空中的雾霭中鸣叫。
  8. 猿啼翠微:猿在翠绿的山腰啼鸣。
  9. 白露下,碧烟飞:白露落下,碧绿的烟雾飘飞。
  10. 适意,忘机:感到舒适自在,忘记了世俗的机巧。
  11. 嘘,欷:叹息,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松俨立兮如伏”,将松树比作俯伏的姿态。
  • 拟人:如“山週回兮若帏”,将山峦比作帷幕。
  • 对仗:如“白露下,碧烟飞”,形成了对仗的结构。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世俗的超脱。诗中,作者通过对松树、山峦、竹泉、苔石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庄严和宁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意象分析:

  • 穿云踏月:描绘了登山的情景,云雾缭绕,月光照耀。
  • 松俨立兮如伏:松树庄严地站立,形容松树的姿态。
  • 山週回兮若帏:山峦环绕,如同帷幕。
  • 竹泉清可鉴:竹林中的泉水清澈可见。
  • 苔石坐忘归:坐在长满苔藓的石头上,忘记了归去。
  • 鹤唳空霭:鹤在空中的雾霭中鸣叫。
  • 猿啼翠微:猿在翠绿的山腰啼鸣。
  • 白露下,碧烟飞:白露落下,碧绿的烟雾飘飞。
  • 适意,忘机:感到舒适自在,忘记了世俗的机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穿云踏月登茅岭”描绘了什么情景? A. 作者在山中行走 B. 作者在云雾中登山 C. 作者在月光下登山 D. 作者在山中休息 答案:B

  2. 诗中“松俨立兮如伏”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3. 诗中“适意,忘机”表达了什么? A. 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B. 作者对世俗的超脱 C. 作者对自然的欣赏 D. 作者对世俗的厌倦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对比:

  • 张榘的《第一峰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但在具体景物的描绘和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王维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