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孟师翰凤儿花滴滴金 张榘 〔宋代〕 物理纷以移,血或化为碧。安知秋草英,不作金点滴。非由冶者铸,芳葩自光泽。误彼市中攫,一过一目逆。
白话文翻译:
世间万物纷繁变化,有时鲜血也可能凝成碧玉。谁知道秋天的草花,不会像金色的水滴一样闪耀。它们并非由冶炼者铸造,却自然散发着美丽的光泽。可惜在市井中被误抓,每一次经过都引人注目。
注释:
- 物理:指事物的道理或规律。
- 纷以移:纷繁变化。
- 血或化为碧:比喻极端忠诚或牺牲,典出《庄子·外物》,指忠臣的血化为碧玉。
- 秋草英:秋天的花草。
- 金点滴:形容花草如金色的水滴般闪耀。
- 冶者铸:由冶炼者铸造。
- 芳葩:美丽的花朵。
- 市中攫:在市井中被抓取,比喻被误解或误用。
- 一过一目逆:每一次经过都引人注目。
诗词背景:
张榘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这首诗是他对孟师翰的诗作的次韵,即按照原诗的韵脚和字数进行创作。诗中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世俗误解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秋草英的独特感受。诗中“血或化为碧”一句,借用了庄子的典故,表达了极端忠诚或牺牲的情感。而“安知秋草英,不作金点滴”则进一步以金色的水滴比喻秋草英的美丽,强调了自然之美的珍贵和不可多得。后两句“非由冶者铸,芳葩自光泽”和“误彼市中攫,一过一目逆”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误解的无奈,认为自然之美不应被世俗所玷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美的赞美,传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批判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诗词解析:
- “物理纷以移,血或化为碧。”:这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世间万物的变化无常,以及极端忠诚或牺牲的情感。
- “安知秋草英,不作金点滴。”:这句以金色的水滴比喻秋草英的美丽,强调了自然之美的珍贵和不可多得。
- “非由冶者铸,芳葩自光泽。”:这句表达了自然之美的自发性,不需要人为的加工,自然就能散发出美丽的光泽。
- “误彼市中攫,一过一目逆。”: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误解的无奈,认为自然之美不应被世俗所玷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血或化为碧”和“秋草英,不作金点滴”,通过比喻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 拟人:如“芳葩自光泽”,赋予花朵以人的特质,使其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世俗误解的无奈。诗人通过对秋草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批判。
意象分析:
- 血化为碧:象征极端忠诚或牺牲。
- 秋草英:象征自然之美。
- 金点滴:象征珍贵和闪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血或化为碧”的典故出自哪里? A. 《庄子·外物》 B. 《孟子》 C. 《论语》 D. 《诗经》
-
诗中“秋草英,不作金点滴”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美的赞美 B. 对世俗的批判 C. 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批判 D. 对极端忠诚的赞美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孟师翰的原作,可以比较两者的风格和主题。
- 其他宋代诗人如苏轼、辛弃疾的作品,了解宋代诗词的普遍风格。
诗词对比:
- 与孟师翰的原作对比,分析次韵诗的特点和创新之处。
- 与其他宋代诗人的自然诗对比,探讨宋代自然诗的共性和个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
- 《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