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筠州谈鍊师见寄 徐铉 〔唐代〕
共叹昆冈火,谁知玉自分。 寂寥人境外,萧索数峰云。 真籙终年秘,空歌偶得闻。 应怜霸陵上,衰病故将军。
白话文翻译:
我们共同感叹昆冈的火灾,谁知道玉石自然分开。 在寂静无人的地方,几座山峰上云雾萧索。 真正的秘密终年隐藏,偶然听到空灵的歌声。 应该怜悯霸陵上的老病将军。
注释:
- 昆冈火:指昆仑山的火灾,象征灾难。
- 玉自分:玉石自然分开,比喻事物的自然分离。
- 寂寥:寂静无人。
- 萧索:形容景象凄凉。
- 真籙:指道教的秘籍。
- 空歌:空灵的歌声。
- 霸陵:地名,指霸陵山,位于长安附近,这里代指老病的将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唐代诗人,字元直,号东篱,其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是徐铉与筠州谈鍊师的唱和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世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是徐铉在与筠州谈鍊师的交流中,感慨世事变迁,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老病将军的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昆冈火灾和玉石自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的“寂寥人境外,萧索数峰云”描绘了一幅寂静凄凉的景象,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后两句通过对真籙和空歌的描述,暗示了诗人对隐秘和超脱的向往。最后一句“应怜霸陵上,衰病故将军”则表达了对老病将军的同情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唐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共叹昆冈火,谁知玉自分。
- 诗人通过昆冈火灾和玉石自分的比喻,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 寂寥人境外,萧索数峰云。
- 描绘了一幅寂静凄凉的景象,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 真籙终年秘,空歌偶得闻。
- 暗示了诗人对隐秘和超脱的向往。
- 应怜霸陵上,衰病故将军。
- 表达了对老病将军的同情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昆冈火灾和玉石自分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世事无常。
- 拟人:将玉石自分拟人化,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寂寥人境外,萧索数峰云”,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老病将军的同情,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刻认识和对隐秘超脱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昆冈火:象征灾难和无常。
- 玉自分:象征事物的自然分离。
- 寂寥:象征寂静无人。
- 萧索:象征凄凉的景象。
- 真籙:象征隐秘和超脱。
- 空歌:象征空灵和超脱。
- 霸陵:象征老病将军和世态炎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昆冈火”象征什么? A. 灾难 B. 繁荣 C. 和平 D. 胜利
-
“玉自分”在诗中比喻什么? A. 事物的自然分离 B. 玉石的美丽 C. 玉石的价值 D. 玉石的坚硬
-
诗中的“真籙”指的是什么? A. 道教的秘籍 B. 佛教的经文 C. 儒家的经典 D. 文学作品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居景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徐铉的《和筠州谈鍊师见寄》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但徐铉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隐秘超脱的向往,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铉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徐铉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徐铉诗歌的背景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