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题山亭三首》

时间: 2025-01-27 03:23:39

簪组非无累,园林未是归。

世喧长不到,何必故山薇。

小舫行乘月,高斋卧看山。

退公聊自足,争敢望长闲。

跂石仍临水,披襟复挂冠。

机心忘未得,棋局与鱼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簪组非无累,园林未是归。世喧长不到,何必故山薇。小舫行乘月,高斋卧看山。退公聊自足,争敢望长闲。跂石仍临水,披襟复挂冠。机心忘未得,棋局与鱼竿。

白话文翻译:

头戴簪组并非没有负担,但园林生活也并非我的归宿。世间喧嚣长久不至,何必执着于故山的野菜。小船在月光下行驶,高斋中躺着观赏山景。退休后聊以自足,怎敢奢望长久的闲适。站在石头上临水而立,敞开衣襟又挂上冠帽。机巧之心难以忘却,棋局和鱼竿成了伴侣。

注释:

  • 簪组:古代官员的头饰,这里指官员的身份和责任。
  • 园林:指隐居的生活环境。
  • 世喧:世间的喧嚣和纷扰。
  • 故山薇:指故乡的野菜,代指故乡的生活。
  • 小舫:小船。
  • 高斋:高雅的书斋或居所。
  • 退公:退休的官员。
  • 跂石:站在石头上。
  • 披襟:敞开衣襟,表示放松自在。
  • 机心:机巧的心思。
  • 棋局与鱼竿:指闲适的生活娱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铉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徐铉在政治上也有所作为,但他更倾向于文学创作和书法艺术。这首诗反映了他在官场与隐逸生活之间的思考和选择。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铉在思考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未来方向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他在两者之间的矛盾和挣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官场与隐逸生活的对比,展现了徐铉内心的矛盾和追求。诗中“簪组非无累,园林未是归”一句,直接表达了他对官场责任的认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又感到隐逸并非最终的归宿。后文通过“小舫行乘月,高斋卧看山”等意象,描绘了一种宁静而高雅的生活状态,但“退公聊自足,争敢望长闲”则透露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闲适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徐铉对生活深刻而细腻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簪组非无累,园林未是归”: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负担感,以及对隐逸生活的不确定感。
  2. “世喧长不到,何必故山薇”:认为世间的喧嚣不会长久,因此不必执着于故乡的生活。
  3. “小舫行乘月,高斋卧看山”:描绘了一种宁静而高雅的生活场景,体现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4. “退公聊自足,争敢望长闲”:表达了作者对退休生活的满足,但同时也透露出对长久闲适生活的渴望。
  5. “跂石仍临水,披襟复挂冠”: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展现了作者的自在和放松。
  6. “机心忘未得,棋局与鱼竿”:表达了作者对机巧心思的难以忘却,以及对闲适生活的选择。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官场与隐逸生活的对比,突出了作者的内心矛盾。
  • 意象:使用“小舫行乘月”、“高斋卧看山”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高雅的氛围。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簪组非无累,园林未是归”,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作者在官场与隐逸生活之间的选择和思考,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他在两者之间的矛盾和挣扎。

意象分析:

  • 小舫行乘月:象征着宁静和自由。
  • 高斋卧看山:象征着高雅和超脱。
  • 跂石仍临水:象征着自在和放松。
  • 棋局与鱼竿:象征着闲适和娱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徐铉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簪组非无累”中的“簪组”指的是什么? A. 官员的头饰 B. 隐逸的生活 C. 故乡的野菜 D. 棋局和鱼竿

  3. 诗中“小舫行乘月”描绘了什么样的生活场景? A. 官场生活 B. 隐逸生活 C. 故乡生活 D. 闲适生活

答案:

  1. A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 徐铉的《自题山亭三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徐铉的诗更多地展现了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而王维的诗则更加宁静和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铉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徐铉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徐铉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有助于深入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