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游程符山寺晚归》

时间: 2025-01-11 10:08:17

程符秋色好,杖策叩禅扉。

不尽登高兴,无嫌傍晚归。

石花明涧水,山月上人衣。

回首钟声起,泠泠下翠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程符秋色好,杖策叩禅扉。
不尽登高兴,无嫌傍晚归。
石花明涧水,山月上人衣。
回首钟声起,泠泠下翠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程符山风景,我在这美丽的秋色中,手持拐杖,敲响了寺庙的门。尽管登高的乐趣无穷,我却不觉得晚归有什么不好。清澈的涧水在石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明亮,山上的月光洒在我的衣服上。回头望去,寺庙的钟声响起,清脆的声音在翠绿的山谷间回荡。

注释

  • 程符:指程符山,山名。
  • 杖策:手持拐杖,表示行走的姿态。
  • 叩禅扉:敲击禅寺的门,象征前往寺庙参禅。
  • 不尽登高兴:登高的乐趣源源不断。
  • 无嫌傍晚归:不觉得晚归有什么不妥。
  • 石花:指石头上长出的花,常用以描绘自然之美。
  • 明涧水:清澈的溪水。
  • 山月:山间的月光。
  • 钟声:寺庙里敲响的钟声。

典故解析

程符山是一个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古时文人常在此游玩并作诗。诗中提到的“钟声”与“禅扉”都指向佛教文化,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和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丁善宝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因其作品中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形象生动,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诗人游览程符山,受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的寺庙氛围的启发,写下了这首抒情的诗作,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平静的渴望。

诗歌鉴赏

《九日游程符山寺晚归》是一首描绘秋天山水风光与内心感受的诗歌。诗人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秋天的美景和游览的愉悦。首句“程符秋色好”直接引出主题,表明诗人在秋天游览程符山的美好体验。接下来的“杖策叩禅扉”,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以及对禅意生活的向往。

“无嫌傍晚归”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归途的从容态度,尽管已是傍晚,依然沉浸在登高的乐趣中,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后面几句则通过描写水光月影,进一步营造出一种优雅而宁静的氛围,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内心的平和。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内心安宁的追求,展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程符秋色好:直接点明游览的地点与季节,秋天的程符山色彩斑斓,生机勃勃。
  2. 杖策叩禅扉:描绘了诗人手持拐杖,前往寺庙敲门,表现出一种恭敬与向往。
  3. 不尽登高兴:表达了诗人对登高的乐趣的无尽感受,显示了自然的吸引力。
  4. 无嫌傍晚归:强调了诗人对晚归的洒脱,暗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5. 石花明涧水:通过自然的景物描写,展现出山水的清澈与美丽。
  6. 山月上人衣:描绘月光洒在人的衣服上,营造出诗人置身自然的悠然自得。
  7. 回首钟声起:在归途中,听到寺庙的钟声,增添了一种时光流逝的哲思。
  8. 泠泠下翠微:钟声清冷而悠扬,回响在翠绿的山谷间,表达出一种惬意的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花”与涧水的明亮相结合,形象生动。
  • 拟人:钟声“泠泠”下,赋予了声音以情感,使其生动而有韵味。
  • 对仗:全诗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对高处风光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色:象征着成熟与收获,传达出诗人的愉悦心情。
  • 杖策:代表着诗人行走的从容,象征着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 钟声: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内心的宁静,充满了禅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程符”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山名
    • B. 河流
    • C. 城市
  2. 诗人对晚归的态度是?

    • A. 不满
    • B. 从容
    • C. 急躁
  3. “山月上人衣”中的“山月”指的是什么?

    • A. 太阳
    • B. 月亮
    • C. 星星

答案

  1. A. 山名
  2. B. 从容
  3. B. 月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也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相比之下,丁善宝的这首诗更加强调了人和自然的互动,展示了诗人对生活乐趣的珍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