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宿陈元孝独漉堂读其先大司马遗集感赋》
时间: 2025-01-27 04:14: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至今亡国泪,洒作粤江流。
黑夜时闻哭,悲风不待秋。
海填精卫恨,天坠杞人忧。
一片厓山月,空来照白头。
白话文翻译:
至今仍为亡国流下眼泪,化作粤江的流水。
黑夜里时常听见哭声,悲风不等秋天来临。
大海填满了精卫的悲恨,天空坠落了杞人的忧虑。
一轮孤独的山月,徒然照耀着我的白发。
注释:
- 亡国泪:指因国破家亡而流下的眼泪。
- 粤江:指广东的江河,象征故国的泪水流淌。
- 精卫:传说中的鸟,因海水淹死而心怀怨恨,象征不屈的精神。
- 杞人忧:出自《列子·杞公》,形容无谓的忧虑。
- 厓山月:指高山上的明月,象征孤独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佩兰,清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国破家亡的忧伤,风格清新而沉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末年,正值国家动荡,作者借古抒怀,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与悲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亡国之痛的深切感受。开头两句“至今亡国泪,洒作粤江流”直接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泪水化作江水流淌,增强了悲伤的氛围。接着,黑夜中的哭声和悲风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意境,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忧伤。诗中提到“海填精卫恨”,通过精卫的传说,传达了对国家沦亡的不甘与愤懑,而“天坠杞人忧”则让人联想到无谓的忧虑和悲哀,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无奈。最后一句“一片厓山月”以月亮的孤独映衬自己的白发,传递出一种无尽的孤独与凋零感,令人心生共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深邃,反映了作者深刻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至今亡国泪,洒作粤江流”:表达了对国家沦亡的悲痛,泪水化作江水,流淌不息。
- “黑夜时闻哭,悲风不待秋”:夜晚的哭声与悲风交织,凄凉的氛围令人心痛。
- “海填精卫恨,天坠杞人忧”:借用精卫填海的典故,象征对亡国的愤恨与无奈。
- “一片厓山月,空来照白头”:孤独的月光照耀着白发,象征岁月的流逝与无尽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泪水比作江水,增强感情的表现力。
- 对仗:如“海填精卫恨,天坠杞人忧”,体现了诗的韵律美。
- 拟人:悲风、哭声等拟人化,增加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亡国之痛的深切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对时局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泪水:象征悲伤与思念。
- 江水:代表流逝与无尽的忧愁。
- 精卫:象征不屈与对故国的执念。
- 月亮:象征孤独与岁月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精卫”象征着什么? A. 快乐
B. 不屈的精神
C. 富贵
D. 忧伤 -
“一片厓山月”中,“厓山”指的是什么? A. 低矮的山
B. 高耸的山
C. 河流
D. 平地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将进酒》,两者虽主题不同,但都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杜甫《春望》则在同样的历史背景下,反映了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忧虑,展现了相似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