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及甫入峡杂咏 其一 三游洞
作者: 洪咨夔 〔宋代〕
寥阳殿古琼关启,
祇树园深宝盖张。
长啸一声空响答,
只疑惊起橘中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三游洞的景象,开头提到古老的琼关(一个名胜古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祇树园深处,宝盖似的树荫浓密而美丽。诗人发出一声长啸,声音在空中回荡,仿佛惊动了正在橘树中栖息的商人。
注释:
- 寥阳殿:指的是阳光明媚的殿宇,象征着明亮和美好。
- 琼关:指古代名胜,这里可能是特指某个具体的山关。
- 祇树园:佛教名园,传说中有神秘的树木,寓意深邃。
- 宝盖:形容景物的美丽与珍贵。
- 长啸:长声呼啸,表示一种激昂的情感。
- 橘中商:可能指的是在橘树中栖息的商人,形成一种生动的场景。
典故解析:
- 琼关与祇树园:这两个地名都传达了古代文人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崇敬,常常出现在诗歌中。
- 长啸:在古代文人中常用以表达激昂的情感或对景物的感慨,具有浓厚的抒情成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洪咨夔,字仲明,号白石,南宋诗人,以山水诗闻名。他的诗作常融入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哲理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文人追求自然、陶醉于山水之间的风潮,诗人借助三游洞的景致,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激昂的情感,表现出诗人对三游洞的深厚情感。开篇通过“寥阳殿古琼关启”传达出一种庄严而明亮的氛围,仿佛一幅动人的自然画卷已然展开。接着“祇树园深宝盖张”描绘出园中树木繁茂的景象,树阴如同宝盖般庇护着大地,形成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意象。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发出一声“长啸”,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感慨,更是一种对生命的呼唤,似乎在与天地对话。最后一句“只疑惊起橘中商”,则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仿佛在传递一种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具有自然的美感,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高远的志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寥阳殿古琼关启:描绘古老的琼关在阳光下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明亮和庄重的氛围。
- 祇树园深宝盖张:描写祇树园的幽深与树木的茂盛,形成一种宁静的自然环境。
- 长啸一声空响答:表达诗人发出长啸,声音在空中回荡,感情激昂。
- 只疑惊起橘中商: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自然与人的互动,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宝盖”比喻树荫的美丽。
- 拟人:长啸似乎在与自然对话,赋予了声音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三游洞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寥阳殿:象征明亮的光辉,代表希望与生命力。
- 琼关:象征古代的文化积淀与历史沉淀。
- 祇树园:代表深邃的自然和佛教文化。
- 橘中商:象征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琼关”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一处古代名胜
C. 一种植物
D. 一座山峰 -
诗人发出长啸,意在表达什么情感? A. 悲伤
B. 激昂与对自然的感慨
C. 恐惧
D. 疲惫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同样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对比:
- 洪咨夔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描写了自然之美,但洪的诗更加细腻,李则更加豪放。通过对比,可以感受到不同风格的表达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精华选》
- 《山水诗的艺术与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