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其二十二 杂咏》

时间: 2025-01-11 07:50:14

江南好,白下早春来。

三阁斜阳新第宅,六朝细雨旧楼台。

庾信合重哀。

意思解释

望江南 其二十二 杂咏

作者: 刘琬怀 〔清代〕

原文展示:

江南好,白下早春来。
三阁斜阳新第宅,
六朝细雨旧楼台。
庾信合重哀。

白话文翻译:

江南的春天真美好,白下的早春已经来临。
三阁在斜阳下,映衬着新建的宅邸,
六朝时期的细雨,滋润着那古老的楼台。
庾信的悲哀又一次涌上心头。

注释:

  • 白下: 指的是白下区,即今南京的一个地区。
  • 三阁: 指的是古代的建筑,可能指的是南京的三阁楼。
  • 六朝: 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六个朝代的统称,包含了东吴、东晋及南朝等。
  • 庾信: 庾信是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其哀伤的诗风著称,文中提到他,暗指诗人的忧郁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琬怀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兼具古典韵味和个人情感,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抒发自己的心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天,诗人借春天的景色反映出内心的感受。诗中既有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也表达了对历史的沉思与感伤,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历史沧桑的敏感。

诗歌鉴赏:

这首《望江南》通过描绘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开篇以“江南好,白下早春来”引入,简洁明了且富有情感,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接着“新第宅”和“旧楼台”的对比,体现了新旧交替的时代感,尤其是“六朝细雨”与“庾信合重哀”的结合,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感与情感深度。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愁苦,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与统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江南的风景,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慨,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南好,白下早春来: 诗人赞美江南的美好,并指出春天已经来临,表达了对美好季节的期待。
  2. 三阁斜阳新第宅: 描述了新建的住宅在斜阳下显得格外美丽,暗示着时代的变迁。
  3. 六朝细雨旧楼台: 提到六朝时期的古老楼台,细雨滋润着这些历史遗迹,形成了新旧交融的画面。
  4. 庾信合重哀: 最后一句引入庾信,表达了诗人因历史的悲哀而感到的沉重心情。

修辞手法:

  • 对比: 新宅与旧楼台的对比,展示了历史的变迁。
  • 意象: 斜阳、细雨、楼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美感。
  • 借代: 用“庾信”代指历史的情感,增强了作品的文化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江南的热爱及对历史的沉思。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的是一种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愁苦,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敏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 象征着美好与温暖的家乡。
  • 白下: 代表着诗人所生活的地方,与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 三阁与六朝: 代表历史的辉煌与沧桑,形成强烈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庾信”主要代表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悲哀
    C. 惊讶
    D. 愤怒

  2. 诗的开头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色?
    A. 夏天
    B. 冬天
    C. 春天
    D. 秋天

  3. “三阁斜阳”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
    A. 繁忙
    B. 安逸与美好
    C. 伤感
    D. 未来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诗词对比:

  1. 比较《望江南》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但杜甫的诗更侧重于国家的忧患,而刘琬怀则更多体现个人情感。
  2.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同样描写春天的景象,但风格上更加奔放,与《望江南》的细腻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代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