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二十二》

时间: 2025-01-11 09:54:06

山庐好,梅雨气氤氲。

蚓始出泥圈作篆,蜗能上壁写成文。

五典或三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庐好,梅雨气氤氲。
蚓始出泥圈作篆,
蜗能上壁写成文。
五典或三坟。

白话文翻译:

山间的庐舍真好,梅雨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
蚯蚓开始从泥土中爬出,像是在泥圈上写字,
蜗牛也能爬上墙壁,留下了痕迹。
五典(指古代经典)或者三坟(指古代的坟墓)。

注释:

  • 山庐:指山中的房屋,通常指隐士所居之处。
  • 梅雨:指梅雨季节,气候潮湿,雨水较多。
  • :指蚯蚓,常出现在湿润的泥土中。
  • 圈作篆:形容蚯蚓在泥土中留下的痕迹,像是书法中的篆字。
  • :指蜗牛,爬行时在墙壁上留下痕迹。
  • 五典:古代的五部经典书籍,代表着传统文化。
  • 三坟:指古代著名的坟墓,象征历史的积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燮(生卒年份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描写自然景色及隐逸生活,风格上继承了唐宋诗人的传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梅雨季节,诗人处于隐居生活中,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本诗首句“山庐好,梅雨气氤氲”传达了山中隐居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梅雨季节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中,充满了生机。接下来的“蚓始出泥圈作篆”,通过蚯蚓的出土描绘出湿润泥土的生动场景,启发着人们对自然生命的思考。蜗牛的出现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象征着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与诗人的隐逸生活理念相契合。

最后一句提到的“五典或三坟”,不仅是对古代文化的追溯,也暗示着对历史的沉思。诗人在自然之中感受到生活的简单与深邃,体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文化的思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新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庐好:强调山中居所的美好,暗示一种理想的隐逸生活。
  2. 梅雨气氤氲:描绘梅雨季节的气氛,生动而富有诗意。
  3. 蚓始出泥圈作篆:利用蚯蚓的出土来象征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4. 蜗能上壁写成文:蜗牛在墙壁上的痕迹,象征着生活的细腻与慢行。
  5. 五典或三坟:反映了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关注,升华了全诗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蚯蚓的痕迹比作书法,生动形象。
  • 拟人:蜗牛的动作赋予了生命,使自然更加亲切。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文化历史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庐:象征隐逸生活,追求自然。
  • 梅雨:代表自然的生机与变化。
  • 蚯蚓:象征生命的顽强与生动。
  • 蜗牛:象征生活的慢节奏与细腻。
  • 五典与三坟:代表古代文化与历史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山庐好”中的“山庐”指什么? A. 城市的高楼
    B. 山中的房屋
    C. 河边的小屋
    D. 海边的别墅

  2. 诗中提到的“梅雨”是什么季节的象征? A. 秋季
    B. 冬季
    C. 春季
    D. 夏季

  3. “蚓始出泥圈作篆”中,蚯蚓的出土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结束
    B. 自然的生机
    C. 人生的苦难
    D. 文化的衰落

答案:

  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逸生活与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诗意。
  • 李白《月下独酌》: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孤独感,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强调了自然对人的影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化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