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桃源 寄刘邦彦》
时间: 2025-04-28 08:42: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桃源 寄刘邦彦
北新桥下雨催诗。
春归人也归。
多君重约再来期。
春来人未知。
花扫地,笋翻泥。
还家时节移。
青山南望渺天涯。
美人相见稀。
白话文翻译
在北新桥下,雨水催促我写诗。春天来了,人们也都归来。希望您再约定个重聚的日子。春天到来时,人却未曾相知。花瓣被扫落在地,竹笋翻动泥土。回家的时节又已改变。南望青山,却渺远如天涯。见到美人实在少之又少。
注释
- 北新桥:位于北京的一座桥,诗中提及,可能暗示着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情感寄托。
- 催诗:指雨水催促诗人创作,表现出一种灵感的涌动。
- 重约:再次约定,表达朋友间的情谊与期盼。
- 笋翻泥:竹笋破土而出,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青山南望:描绘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与探索。
典故解析
“桃源”一词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环境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鉴,明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描写自然景观与人际关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季,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以及对友人重聚的期待,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中的情感与思绪,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期盼。开篇的“北新桥下雨催诗”便设定了诗的基调,雨水不仅是天气的变化,更是一种情感的催化剂,仿佛在召唤诗人去追忆往昔。接下来,诗人提到“春归人也归”,引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春天的到来似乎带回了人们的思绪与记忆。
“多君重约再来期”一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诗人在春天来临之际,希望能再与朋友相聚。之后的“花扫地,笋翻泥”将自然景象与人心变化结合,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变化,同时也暗示了人事的无常。
最后几句“青山南望渺天涯,美人相见稀”则升华了全诗的情感,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青山与美人构成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孤独,既有对友谊的珍视,也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新桥下雨催诗:诗人身处北新桥,细雨绵绵,催促他写下诗篇。
- 春归人也归:春天的归来让人们也回来了,暗示着生机与重聚的希望。
- 多君重约再来期:对友人的期待,希望再次相聚。
- 春来人未知:春天来了,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却未必能相互了解。
- 花扫地,笋翻泥:春天的景象,花瓣落地,竹笋破土而出,象征着新的生机。
- 还家时节移:回家的时节又发生了变化,暗示着流逝的时光。
- 青山南望渺天涯:向南方的青山望去,远方的天涯似乎渺茫无际。
- 美人相见稀:美人难得相见,增添了孤独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山南望渺天涯”,用青山比喻遥远的理想与追求。
- 拟人:如“雨催诗”,赋予雨水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春天这一主题,表达了对友人、对理想生活的思考与渴望,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雨:代表情感的催化与思绪的涌动。
- 青山:象征远方的理想与追求。
- 美人:象征着美好与珍贵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北新桥”是指哪个城市的地理位置?
- A. 南京
- B. 北京
- C. 上海
-
“春归人也归”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春天的喜爱
- B. 对友人的思念
- C.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青山南望渺天涯”中“渺”字的意思是什么?
- A. 渺小
- B. 渺远
- C. 渺茫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诗作相比,史鉴的《醉桃源》更多地表现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而王维的作品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两者虽然主题相关,但风格上有显著差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陶渊明诗文集》
- 《王维诗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