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书》

时间: 2025-01-27 03:51:38

堪笑又堪嗟,人生果若何。

宜将万端事,都入一声歌。

世态逾翻掌,年光剧逝波。

静中真气味,所得不胜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堪笑又堪嗟,人生果若何。宜将万端事,都入一声歌。世态逾翻掌,年光剧逝波。静中真气味,所得不胜多。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世态的洞察。作者认为人生充满了可笑和可叹的事情,应该把所有复杂的事情都融入一首歌中。世态的变化如同翻掌一样迅速,而时间的流逝则像急流一样迅猛。在宁静中,作者体会到了真正的滋味,所得到的感悟非常多。

注释:

字词注释:

  • 堪笑又堪嗟:既可笑又可叹。
  • 果若何:究竟如何。
  • 万端事:各种各样的事情。
  • 世态:社会风气和人情世故。
  • 逾翻掌:比喻变化迅速。
  • 年光:时间。
  • 剧逝波:比喻时间流逝迅速。
  • 静中真气味:在宁静中体会到的真正滋味。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世态的洞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邵雍对人生无常和世态炎凉的深刻认识,可能是他在某个宁静的时刻,对过往经历的反思和总结。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世态的洞察。首句“堪笑又堪嗟”直接点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既有可笑之处,也有可叹之处。接下来的“宜将万端事,都入一声歌”则是一种超脱的态度,将人生的种种复杂情感融入一首歌中,体现了作者的豁达和智慧。后两句“世态逾翻掌,年光剧逝波”则进一步深化了对世态和时间的认识,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世事变化之快和时间流逝之迅速。最后一句“静中真气味,所得不胜多”则是作者在宁静中得到的深刻感悟,强调了在平静中体会生活的真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堪笑又堪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复杂情感,既有可笑之处,也有可叹之处。
  • “人生果若何”:进一步强调人生的不确定性。
  • “宜将万端事,都入一声歌”:提出了一种超脱的态度,将复杂的人生情感融入一首歌中。
  • “世态逾翻掌”:比喻世事变化迅速,如同翻掌一样。
  • “年光剧逝波”:比喻时间流逝迅速,如同急流一样。
  • “静中真气味,所得不胜多”:在宁静中体会到的真正滋味,所得到的感悟非常多。

修辞手法:

  • 比喻:“世态逾翻掌”和“年光剧逝波”都是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世事变化和时间流逝。
  • 对仗:“堪笑又堪嗟”和“静中真气味”都采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世态的洞察,强调在宁静中体会生活的真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万端事”:象征人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世态逾翻掌”:象征世事变化的迅速。
  • “年光剧逝波”:象征时间流逝的迅速。
  • “静中真气味”:象征在宁静中体会到的真正滋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苏轼 B. 邵雍 C. 王安石 D. 欧阳修

  2. “宜将万端事,都入一声歌”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态度? A. 悲观 B. 乐观 C. 超脱 D. 无奈

  3. “世态逾翻掌”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邵雍的《偶书》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但邵雍的诗更侧重于对世态的洞察,而苏轼的诗则更侧重于对个人经历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邵雍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