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鞠十二著作见示共城诗卷》

时间: 2025-04-28 07:50:57

写像丹青未易阶,丹青虽写像情怀。

览君十首诗三遍,胜我再游乡一回。

故国不知新想望,家山如见旧崔嵬。

功名时事人休问,只有两行清泪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还鞠十二著作见示共城诗卷 邵雍 〔宋代〕

写像丹青未易阶,丹青虽写像情怀。 览君十首诗三遍,胜我再游乡一回。 故国不知新想望,家山如见旧崔嵬。 功名时事人休问,只有两行清泪揩。

白话文翻译:

画像是用丹青难以轻易达到的境界,虽然丹青能够描绘出形象,但情感却难以完全表达。 读了你的十首诗三遍,感觉比我再次游览故乡还要深刻。 故乡的变化我不太清楚,但家山依旧巍峨,仿佛旧日重现。 功名和时事都不再关心,只有两行清泪擦拭。

注释:

  • 丹青:指绘画。
  • 阶:指达到的境界。
  • 情怀:内心的情感。
  • 览:阅读。
  • 故国:故乡。
  • 新想望:新的期待和变化。
  • 家山:家乡的山。
  • 崔嵬:高大雄伟。
  • 功名时事:指功名利禄和时事政治。
  • 揩:擦拭。

诗词背景: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多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这首诗是邵雍对友人鞠十二的诗卷的回应,表达了对友人诗作的赞赏和对故乡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对功名和时事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绘画和诗歌的比较,表达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首联以丹青为喻,说明绘画虽能描绘形象,却难以完全表达情感,而诗歌则能更深刻地传达内心的情怀。颔联和颈联通过对故乡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世界的超然态度。尾联则明确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和时事的漠然,只留下两行清泪,凸显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诗词解析:

  • 首联:通过丹青与诗歌的对比,强调诗歌能更深刻地表达情感。
  • 颔联:表达了对友人诗作的赞赏,认为读诗比亲自游览故乡还要深刻。
  • 颈联:通过对故乡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 尾联:明确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和时事的漠然,只留下两行清泪。

修辞手法:

  • 比喻:首联中的“写像丹青”和“丹青虽写像情怀”使用了比喻手法,将诗歌与绘画进行对比。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写像丹青”与“丹青虽写像情怀”,“故国不知新想望”与“家山如见旧崔嵬”。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诗歌艺术的赞赏和对故乡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功名和时事的超然态度。通过对比绘画和诗歌,诗人强调了诗歌能更深刻地传达内心的情感,而对故乡的怀念则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最后,诗人明确表达了对功名和时事的漠然,只留下两行清泪,凸显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意象分析:

  • 丹青:象征绘画艺术,与诗歌进行对比。
  • 故国:象征故乡,表达对家乡的怀念。
  • 家山:象征家乡的山,展现家乡的巍峨。
  • 清泪:象征内心的情感,表达对功名和时事的漠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丹青”是指什么? A. 绘画 B. 书法 C. 音乐 D. 舞蹈

  2. 诗人认为读友人的诗比什么还要深刻? A. 再次游览故乡 B. 亲自绘画 C. 听音乐 D. 看舞蹈

  3. 诗人在尾联中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对功名和时事的关心 B. 对功名和时事的漠然 C. 对功名和时事的热衷 D. 对功名和时事的困惑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邵雍的其他诗作,如《梅花》、《秋思》等,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 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如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可以比较不同诗人的故乡情怀。

诗词对比:

  • 邵雍的《还鞠十二著作见示共城诗卷》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但邵雍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诗歌艺术的赞赏和对功名时事的超然态度,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个人经历的回忆和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邵雍诗集》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