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和御制闻喜宴诗》
时间: 2025-01-26 03:10: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恭和御制闻喜宴诗
作者: 刘克庄
冠,圣世君师自铸颜。
海运而南六月息,
辰居于北众星环。
宴开镐邑升平际,
乐奏钧天缥缈间。
惭愧微臣蒙特起,
羡他先辈夺标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皇帝的赞美和对自己身处的地位的自谦。
君王在盛世中自我铸就了威望,
海风送来南方的六月气息,
星辰在北方环绕着君王的光辉。
在镐邑的宴会上,国家的繁荣景象尽显,
乐声宛如钧天之音,飘渺悠扬。
我感到惭愧,作为微臣的我受到了特殊的恩宠,
而我却羡慕那些先辈们曾经取得的辉煌成就。
注释:
- 冠:指王冠,象征皇权。
- 圣世君师:指圣明的君主和师长,形容皇帝的贤明。
- 海运而南:海洋的气候,指南方的夏季气息。
- 辰居于北:辰星在北方,指北斗等星辰。
- 镐邑:古代的地名,指今陕西省的镐京,象征着繁荣的都城。
- 钧天:指天上的音乐,形容乐声的高远和美妙。
- 微臣:自谦的说法,指自己是微不足道的臣子。
典故解析:
- 镐邑:古代周朝的都城,象征国家的兴盛与繁荣。
- 钧天:古代对天的美称,常用来形容高尚的音乐,代表和谐的社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景仁,号白洲,宋代著名诗人,性情豪放,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以清丽见称。其诗作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社会以及个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皇帝设宴庆祝盛世的场合,表达了作者对皇帝的敬仰和对自己地位的自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繁荣。
诗歌鉴赏:
《恭和御制闻喜宴诗》是一首充满祝贺和感慨的诗,刘克庄通过对皇帝盛世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国家兴盛的欣喜之情。开篇提到“冠”,象征着君王的威仪,接着用“海运而南”描绘了南风带来的夏日气息,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中提到的“辰居于北众星环”,将君主的光辉与北斗星的象征意义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君王的尊贵和崇高。宴会的场景则通过“宴开镐邑升平际”展现出国家的繁荣与昌盛,乐声也描绘得如同“钧天”的美妙,传达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流露出自谦的情感,尽管他是微不足道的臣子,却因蒙受宠信而感到惭愧,同时又羡慕那些先辈们的辉煌成就。这种情感的交融,使得整首诗在赞美与自省中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表现出对时代的感慨和对个人境遇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冠,圣世君师自铸颜。
- 君王的威仪如冠,圣明的君主和师长自我铸就了威望。
- 海运而南六月息,
- 海风送来南方的夏季气息,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辰居于北众星环。
- 星辰在北方环绕着君王,象征着君主的光辉。
- 宴开镐邑升平际,
- 在镐邑的宴会上,国家的繁荣景象展现无遗。
- 乐奏钧天缥缈间。
- 乐声宛如天上的音乐,飘渺悠扬,增添了宴会的喜庆气氛。
- 惭愧微臣蒙特起,
- 我感到惭愧,作为微臣的我受到了特殊的恩宠。
- 羡他先辈夺标还。
- 我羡慕那些先辈们曾经取得的辉煌成就。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宴开镐邑升平际,乐奏钧天缥缈间”,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 比喻:将乐声比作“钧天”的美妙,增强了音乐的神圣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皇帝的赞美和对个人地位的自谦,表现出诗人对国家繁荣的欣喜和对历史成就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期望。
意象分析:
- 冠:象征权力与地位。
- 海运:代表自然的力量与和谐。
- 辰星:象征光辉与尊贵。
- 宴会:象征繁荣与和谐的社会氛围。
- 乐声:象征美好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镐邑”指的是哪个古代都城?
- A) 洛阳
- B) 镐京
- C) 长安
- D) 成都
-
“惭愧微臣蒙特起”中的“特起”指的是什么?
- A) 特别的恩宠
- B) 特殊的任务
- C) 特别的地位
- D) 特殊的礼物
答案:
- B) 镐京
- A) 特别的恩宠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恭和御制闻喜宴诗》同样表达了对美好景象的赞美,但《春江花月夜》更多体现了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的结合,而《恭和御制闻喜宴诗》则更关注于国家的盛世与对君主的敬仰。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宋代诗人刘克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