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事》

时间: 2024-09-19 21:43:26

遗草烧残事可怜,谁令尸谏昧当年。

欲凭一疏除群蔽,空抱孤忠入九泉。

神室有灵惊白昼,史家何据纪青编。

广平不独风微叹,从古生儿几象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遗草烧残事可怜,
谁令尸谏昧当年。
欲凭一疏除群蔽,
空抱孤忠入九泉。
神室有灵惊白昼,
史家何据纪青编。
广平不独风微叹,
从古生儿几象贤。

白话文翻译:

这段遗留的草木被焚烧得残破不堪,真让人感到可惜,究竟是谁让尸体的谏言在当年被人忽视?想要通过一封奏疏来消除群体的遮蔽,结果却只能孤独地将忠诚埋入九泉之下。神明的庙室中有灵气,惊动了白昼,史家又凭什么来编纂青史呢?广平的风声不仅仅是微微的叹息,从古至今,生下的儿子有多少能称得上贤良呢?

注释:

  • 遗草:指被遗弃或烧毁的草木。
  • 尸谏:指死者的忠言,常用来形容死者的忠诚被后人忽视。
  • 九泉:指阴间,古代人认为死者的灵魂归于此处。
  • 神室:指神明的庙宇或宫殿。
  • 广平:广平是一个地名,通常指广平县,诗中用以表达某种感伤。
  • :指有才德的人。

典故解析:

  1. 尸谏:历史上有许多因忠臣被杀而死后仍以尸体谏言的故事,如屈原投江后,后世对他忠诚的追思与怀念。
  2. 九泉:古代对阴间的称呼,常用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
  3. 青编:指史书或历史编纂,象征历史的记录与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克家,清代诗人,才情出众,擅长诗词,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感慨为主。他的诗歌风格深沉,常常反映对忠诚与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历史动荡时期,诗人对忠诚与正义的思考愈发深刻。诗中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感慨以及对亡者忠诚的追思,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无奈。

诗歌鉴赏:

《记事》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忠诚的追思,表达了诗人对人事变迁的感慨。诗中开头提到的“遗草烧残”不仅是对物质的叹息,更是对人心变幻的无奈。接下来“谁令尸谏昧当年”的提问,直指历史对忠臣的遗忘,表现了诗人对忠诚的渴望和对逝去的惋惜。

在“欲凭一疏除群蔽”中,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揭露真相,恢复正义,但最终却发现“空抱孤忠入九泉”,表达了个人的孤独与无力。诗的后半部分,提到“神室有灵惊白昼”,似乎在暗示,即使在神明的庇护下,历史的真相仍然难以显现。

整首诗充满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忠诚的追求,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失望,以及对理想的渴望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遗草烧残事可怜:遗留下来的草木被焚烧得残破不堪,令人痛惜。
  2. 谁令尸谏昧当年:是谁让死者的忠告在当年被人忽视?
  3. 欲凭一疏除群蔽:想要通过一封奏疏来揭示真相。
  4. 空抱孤忠入九泉:结果只能孤独地将忠诚埋入黄泉。
  5. 神室有灵惊白昼:神明的庙宇中有灵气,惊动了白昼。
  6. 史家何据纪青编:史家凭什么来记录历史呢?
  7. 广平不独风微叹:广平不仅是微微的叹息。
  8. 从古生儿几象贤:从古至今,生下的儿子有多少能称得上贤良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的遗留比作被烧毁的草木,形象生动。
  • 拟人:如“神室有灵”,赋予神明以情感,使诗句生动。
  • 对仗:如“孤忠入九泉”与“群蔽”的对比,增强了诗句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忠诚的追求,揭示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力与孤独,同时也反映了对贤人的渴求与失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遗草:象征被忽视的忠诚与理想。
  2. 尸谏:代表历史的忠臣与未被理解的真理。
  3. 九泉:象征死亡与对逝去理想的追思。
  4. 神室:象征神秘的力量与历史的不可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遗草”指代的是:

    • A. 被遗弃的草木
    • B. 忠臣的遗言
    • C. 诗人的悲伤
    • D. 以上皆是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空抱孤忠入__”。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历史的失望与对忠诚的渴望。(对/错)

答案:

  1. A
  2. 九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与历史的感慨,但更侧重于对现实的无奈与对家国的忧虑。
  • 李白《将进酒》:则表现出对人生的豪放与对理想的追求,风格迥异。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包含多位清代诗人的作品,适合了解清代诗歌的整体风格。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提供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与例子,帮助读者提升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