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起居独游青龙寺玩红叶因寄》

时间: 2025-02-04 15:44:55

十亩苍苔绕画廊,几株红树过清霜。

高情还似看花去,闲对南山步夕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亩苍苔绕画廊,几株红树过清霜。
高情还似看花去,闲对南山步夕阳。

白话文翻译:

十亩的苍苔环绕着画廊,几株红树在清霜中显得格外鲜艳。
我高昂的情怀仿佛还像在看花一样,悠闲地面对南山,走在夕阳的余晖中。

注释:

  • 苍苔:指青苔,生长在湿润阴暗的地方,象征着古老和宁静。
  • 画廊:指有绘画装饰的长廊,通常用于游人观赏景致。
  • 清霜:指秋霜,表示天气变冷,秋天已经来临。
  • 南山:指南方的山,此处可以理解为诗人的游览对象。
  • 夕阳:日落时的阳光,给人一种柔和、宁静的感觉。

典故解析:

  • 高情:常用于描述一种高尚的情操,可能与文人对自然的鉴赏和对生活的感悟有关。
  • 看花:古代文人常常以看花来寄托情感,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羊士谔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他的作品大多描写自然景观,融入个人情感,具有一定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青龙寺游玩时,欣赏红叶的情景以及对自然的热爱。秋天的红叶与苍苔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青龙寺的秋日景色,展现了诗人羊士谔的独特视角。开头两句以“十亩苍苔”和“几株红树”构成鲜明的视觉对比,苍苔的青色与红树的鲜艳相映成趣,营造出深邃而宁静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被自然包围的世外桃源。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诗人的内心感受,通过“高情”与“闲对南山”描绘了他在这一刻的心境,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诗中没有复杂的情节,却通过简洁的意象传达了一种深厚的情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1. 十亩苍苔绕画廊:描绘了青龙寺的环境,苍苔象征宁静与古老,画廊则暗示人文气息。
  2. 几株红树过清霜:红树在霜的映衬下愈发鲜艳,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美丽。
  3. 高情还似看花去:诗人将自己的高尚情操与看花的愉悦相联系,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4. 闲对南山步夕阳:诗人悠闲地面对南山,夕阳的余晖让人感到宁静,表现出一种放松和沉思的心态。

修辞手法:

  • 对比:苍苔与红树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视觉效果。
  • 比喻:将“高情”与“看花”相提并论,表达内心的愉悦与情感的升华。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情感,形成诗意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诗人在青龙寺的游玩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进而引发对生命的感悟,展现出一种高远的理想与闲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苍苔:象征着宁静、古老,代表着时间的流逝。
  • 红树:象征着生命的美丽与活力。
  • 夕阳:象征着结束与希望,带有哲理意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苍苔”所象征的是什么?

    • A. 宁静
    • B. 喧嚣
    • C. 热闹
    • D. 贫瘠
  2. “几株红树过清霜”中的“红树”代表了什么?

    • A. 生命的活力
    • B. 失落的希望
    • C. 冷漠的环境
    • D. 逝去的时间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但其情感更加沉重,与羊士谔的闲适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