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汪郎中伯阳出守北地》

时间: 2025-04-27 20:41:40

五马冲寒色,冰霜满去程。

君王忧北地,父老望前旌。

典郡才方振,防年计不轻。

河山分陕服,形势辅咸京。

树隐青蛇庙,天空白豹城。

人家尽周俗,羌笛半秦声。

夜月登楼啸,春风露冕行。

试看《循吏传》,终古定垂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汪郎中伯阳出守北地
五马冲寒色,冰霜满去程。
君王忧北地,父老望前旌。
典郡才方振,防年计不轻。
河山分陕服,形势辅咸京。
树隐青蛇庙,天空白豹城。
人家尽周俗,羌笛半秦声。
夜月登楼啸,春风露冕行。
试看循吏传,终古定垂名。

白话文翻译:

五匹马奔腾在寒冷的色彩中,冰霜覆盖了整个行程。帝王忧虑北方的边疆,乡亲们期盼着前方的军旗。管理地方的才干刚刚显露,防备年深日久也不轻松。山河分隔了陕地的服饰,形势又辅佐咸京。树木隐蔽着青蛇庙,天空中则有白豹城。人家都遵循着周朝的风俗,羌笛的声音半是秦地的音调。夜晚的月亮下我登楼高啸,春风中露出冕服行走。看看那些循吏的传记,名声将永垂不朽。

注释:

  • 五马: 指五匹马,形容出行的气势。
  • 寒色: 寒冷的天气或景象。
  • 典郡: 指负责管理地方的官员。
  • 循吏: 指循规蹈矩的官吏,善于治理。

典故解析:

“循吏传”可以理解为对治理地方有功之臣的传记,这些人在历史上留下了良好的名声,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官吏的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明代诗人,字景生,号梅溪,出生于明嘉靖年间,擅长诗文,风格清新自然,以其乐观和豁达的性格而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送别好友汪郎中出任北地的时刻,反映了对朋友前途的祝愿及对家国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开篇“五马冲寒色”,生动地描绘出出行的情景,带有一种急促和紧迫的气氛,接着通过“冰霜满去程”展现出北地的严酷环境,暗示了即将面临的艰难。中间几句通过对君王忧虑和父老期待的描写,反映了政治与民生的紧密联系,表现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结尾则以“试看循吏传,终古定垂名”,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期许,强调了良好治理的重要性,诗意深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马冲寒色: 表现出送别的急迫和行程的艰难。
  • 冰霜满去程: 形象地描绘出北地寒冷的环境。
  • 君王忧北地: 指出国家的忧虑,突显了作者的家国情怀。
  • 父老望前旌: 表达了民众对出征的期待和希望。
  • 典郡才方振: 体现了对新任官员能力的肯定。
  • 防年计不轻: 指出治理地方的难度和责任。
  • 河山分陕服: 提到地方特色,反映了地理文化的差异。
  • 树隐青蛇庙: 描述了地方的风俗和文化背景。
  • 夜月登楼啸: 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和对未来的展望。
  • 春风露冕行: 体现了春天的生机和官员的威仪。
  • 试看循吏传: 强调好的治理会被历史铭记。

修辞手法:

  • 对仗: “树隐青蛇庙,天空白豹城”运用对仗手法,使诗句更加和谐。
  • 比喻: 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传达抽象的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送别展开,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对国家的忧虑以及对良好治理的期许,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 : 代表出征和勇敢,象征着希望和未来。
  • 冰霜: 代表艰难险阻,暗示北地的环境困苦。
  • 青蛇庙、白豹城: 体现地方特色,传达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 羌笛、秦声: 反映了地域文化的交融与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君王忧北地”反映了什么情感? A. 忧虑
    B. 喜悦
    C. 无所谓

  2. 诗中的“五马”象征着什么? A. 平静
    B. 出征的勇气
    C. 休息

  3. “试看循吏传”一句传达的是什么思想? A. 过去的事情不重要
    B. 好的治理会被世人铭记
    C. 官员的生活无关紧要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比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离别之情,但在情感的深度和对未来的展望上有所不同,王勃的诗更显豪放,而谢榛的诗则更含蓄细腻。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谢榛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