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
时间: 2024-09-19 21:59: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岳阳楼
作者: 石韫玉 〔清代〕
萧萧木落系兰舟,
遥指君山似髻浮。
孤雁一声天在水,
斜阳千里客登楼。
鱼龙浪静沧江晚,
橘柚霜寒白屋秋。
生遇圣明全盛日,
江湖廊庙两无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岳阳楼景色,首先是秋风萧瑟,树叶纷纷落下,船只在水面上轻轻摇荡,远远地指着君山,像一只高高的发髻浮在水面。孤雁在空中鸣叫,声音与湖水相连,斜阳映照千里,游人登上楼阁。傍晚时分,鱼和龙在宁静的沧江中游动,橘子和柚子在霜寒的秋季显得格外清冷。作者生逢盛世、明君治国,江湖之间的事务和庙堂政治都无须担忧。
注释:
字词注释:
- 萧萧:形容树木落叶的声音或景象,表示秋天的萧瑟。
- 兰舟:指一种轻便的船。
- 君山:位于岳阳附近的山,象征自然美景。
- 孤雁:独自飞翔的雁,象征孤独和自由。
- 斜阳:指夕阳,象征晚霞和宁静的时刻。
- 鱼龙浪静:形容江面平静,鱼和龙都在水下游动。
- 橘柚霜寒:秋天霜降时,橘子和柚子受到的影响,象征季节的变迁。
- 生遇圣明全盛日:生在一个明智和繁荣的时代。
典故解析:
- “生遇圣明全盛日”可见于古代对于盛世的称颂,暗指当时的统治者明君治国,国家繁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韫玉,清代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寄托着对社会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岳阳楼作为历史悠久的名楼,历代文人墨客对此地情有独钟。此诗是在秋天的某个时刻写成,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社会安定的感激。
诗歌鉴赏:
《岳阳楼》是一首描写秋日景色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自然景色与作者的情感结合。诗的开头通过“萧萧木落”引入秋意,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但随即描绘船只与君山的宁静,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平和。孤雁的鸣叫与天水相连,表现出一种孤独中又带有自由的情怀。
“斜阳千里客登楼”描绘了夕阳下的游人,增添了人间烟火气息。后半部分通过“鱼龙浪静”与“橘柚霜寒”对比,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冷清,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的最后两句则转向积极,表达了作者对盛世的感慨,强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个人的忧虑和不安都被抛诸脑后,展现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深邃,是清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萧萧木落系兰舟:描绘秋天落叶的声音,舟系于岸边,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 遥指君山似髻浮:远远地指向君山,像发髻一般浮在水面,形象生动。
- 孤雁一声天在水:孤雁的叫声回荡在天水之间,意象孤独而又辽阔。
- 斜阳千里客登楼:夕阳下,游人登楼,展现出一种广阔的场景。
- 鱼龙浪静沧江晚:傍晚时分,江面平静,渔龙隐匿,描绘出秋天的宁静。
- 橘柚霜寒白屋秋:霜寒的季节,白屋的秋意,展现出一幅秀美的秋景。
- 生遇圣明全盛日:生在盛世,有明君治理,表达了对时代的感激。
- 江湖廊庙两无忧:在这样的盛世,江湖与庙堂之间都无忧无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君山比作“髻”,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多次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岳阳楼秋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安定的感激,展现了个人在盛世中的幸福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季节的变迁,表现出一种凄凉与美丽并存的情感。
- 孤雁:代表孤独与自由,折射出诗人的内心情感。
- 君山:自然美的象征,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萧萧木落”是指什么季节?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
“孤雁一声天在水”中,孤雁的叫声象征着什么? A. 喜悦
B. 孤独
C. 繁忙
D. 安宁 -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哪个方面的感激? A. 自然
B. 人生
C. 盛世与明君
D. 友情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王勃的《滕王阁序》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石韫玉的《岳阳楼》均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但前者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感慨,后者则在描绘景色中蕴含了对社会安定的感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选集》
- 《中华诗词大典》
- 《岳阳楼记与岳阳楼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