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戌八月二十二日恭闻奉天殿视朝》
时间: 2025-01-11 02:01: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苑凉釭起,西山瑞霭浓。
玉珂天汉路,金阙午时钟。
剑佩炉香近,旌旗日影重。
宫墙落杨柳,水槛出芙蓉。
万舞趋丹凤,千官识衮龙。
遥传北伐诏,光耀紫泥封。
白话文翻译:
在凉爽的夜晚,园中的灯火亮起,西山上弥漫着浓厚的祥瑞云气。
玉制的车辇驶向天汉之路,金色的殿宇在正午时分敲响钟声。
身佩剑佩的官员们在香炉旁聚集,旌旗在阳光下投下重重的影子。
宫墙外垂落着杨柳,水边的栏杆上盛开着芙蓉。
万舞之人纷纷朝向丹凤,成千上万的官员都识得龙袍。
远处传来了北伐的诏令,紫泥封印光耀熠熠。
注释:
- 凉釭:指园中点燃的灯火,象征清凉的夜晚。
- 瑞霭:祥瑞的云气,寓意吉祥。
- 玉珂:玉制的车辇,象征着皇权。
- 金阙:金色的宫殿,指皇宫。
- 剑佩:指官员佩戴的剑和饰物,象征权威。
- 旌旗:指军旗,象征着军事力量。
- 衮龙:皇帝的龙袍,象征着皇权和地位。
- 紫泥封:紫泥印章,象征皇帝的权威和正式的命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榛(约1567-1624),字宗子,号则山,明代诗人,出生于江苏。谢榛以其清新秀丽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山水、花鸟等题材。其诗风受王维、李白影响,常以自然景色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明朝万历年间,正值国家动荡、北方敌国频繁侵扰时期。作者在此时写作,旨在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朝廷的期盼。
诗歌鉴赏:
《庚戌八月二十二日恭闻奉天殿视朝》是一首典型的古诗,展现了明代宫廷的壮丽与官场的繁华。开篇描绘了凉爽的夜晚,灯火通明,西山祥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庄重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玉珂天汉路,金阙午时钟”两句,展现了皇宫的威仪,象征着皇权的庄重与神圣。
诗中“剑佩炉香近,旌旗日影重”两句则渲染出一种紧张的氛围,官员们在香炉旁集聚,似乎在为即将到来的朝会做准备,暗示着朝政的繁忙与复杂。而“宫墙落杨柳,水槛出芙蓉”则描绘了宫廷的自然美景,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与对自然的热爱。
最后的两句“万舞趋丹凤,千官识衮龙”表现了朝廷的繁荣与文官的朝拜,遥传北伐的诏令则暗示了国家的危机,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北方战事的关注与期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示了明代宫廷生活的丰富多彩与国家命运的紧迫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苑凉釭起”:描绘了园中夜晚点燃的灯火,传递出清凉的意境。
- “西山瑞霭浓”:描绘西山上祥瑞的云气,寓意吉祥。
- “玉珂天汉路”:玉制车辇在天汉之路上行驶,象征着皇权的威严。
- “金阙午时钟”:金色宫殿在正午敲响钟声,表现出皇宫的庄重。
- “剑佩炉香近”:官员们聚集在香炉旁,暗示朝政的繁忙。
- “旌旗日影重”:军旗在阳光下投下重重的影子,显示出紧张的氛围。
- “宫墙落杨柳”:宫墙外垂落的杨柳,描绘了自然的美。
- “水槛出芙蓉”:水边的栏杆上盛开着芙蓉,增添了诗的柔美。
- “万舞趋丹凤”:众人朝向丹凤,象征着对皇权的尊重。
- “千官识衮龙”:千官皆识得龙袍,表明对皇帝的尊崇。
- “遥传北伐诏”:远处传来北伐的命令,暗示国家的危机。
- “光耀紫泥封”:紫泥印章光芒四射,象征着权威与命令。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舞趋丹凤,千官识衮龙”,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官员和皇权通过舞蹈与龙袍的意象形象化,增强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宫廷的景象与官员的活动,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对皇权的尊重,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凉釭:象征宁静的夜晚与思考的时光。
- 瑞霭:象征吉祥与美好的预兆。
- 玉珂:象征皇权与尊贵。
- 金阙:象征强大的国家与威严的朝廷。
- 旌旗:象征军队的力量与国家的安全。
- 衮龙:象征皇帝的权威与地位。
- 紫泥封:象征正式的命令与权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凉釭”指的是什么?
- A. 夜晚的灯火
- B. 白天的阳光
- C. 星星
- D. 月亮
-
“万舞趋丹凤”中的“丹凤”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皇权
- C. 自然
- D. 诗歌
-
本诗反映了哪个历史背景?
- A. 明朝的繁荣
- B. 明朝的战乱
- C. 清朝的兴起
- D. 唐朝的文化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谢榛的这首诗更多地表现了对皇权的尊重与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而杜甫的《春望》则更侧重于对战乱带来的苦痛的直接描写。两者均反映了历史背景下的诗人情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谢榛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