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赤松金宣义十月牡丹》

时间: 2025-01-27 04:22:39

牡丹十月发春丛,半倚微阳半怯风。

浑似若耶溪上女,娇愁初入馆娃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赤松金宣义十月牡丹 姜特立 〔宋代〕

牡丹十月发春丛,半倚微阳半怯风。 浑似若耶溪上女,娇愁初入馆娃宫。

白话文翻译

牡丹在十月开放于春丛之中,半依着微弱的阳光,半怯于轻风。 它完全像若耶溪上的女子,娇羞愁绪初入馆娃宫。

注释

  • 牡丹十月发春丛:牡丹通常在春季开花,这里提到十月开花,可能是指特殊品种或特殊气候条件下的牡丹。
  • 半倚微阳半怯风:形容牡丹既依偎着微弱的阳光,又害怕轻风。
  • 浑似若耶溪上女: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传说中西施的故乡。这里用若耶溪上的女子比喻牡丹的娇美。
  • 娇愁初入馆娃宫:馆娃宫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宫殿,位于苏州。这里比喻牡丹如初入宫殿的女子,带着娇羞和愁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十月牡丹的娇美与娇羞,通过对牡丹的描绘,隐喻了女子的娇美与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十月牡丹的描绘,展现了牡丹的娇美与娇羞。首句“牡丹十月发春丛”打破了牡丹春季开花的常规,赋予了牡丹一种特殊的美感。次句“半倚微阳半怯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牡丹既依偎着微弱的阳光,又害怕轻风的姿态,形象生动。后两句用若耶溪上的女子和初入馆娃宫的情景来比喻牡丹,增添了诗的意境和情感深度,使牡丹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牡丹十月发春丛:打破了牡丹春季开花的常规,赋予了牡丹一种特殊的美感。
  • 半倚微阳半怯风:细腻地描绘了牡丹的姿态,既依偎着微弱的阳光,又害怕轻风。
  • 浑似若耶溪上女:用若耶溪上的女子比喻牡丹的娇美。
  • 娇愁初入馆娃宫:用初入馆娃宫的情景来比喻牡丹,增添了诗的意境和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若耶溪上的女子和初入馆娃宫的情景来比喻牡丹,增添了诗的意境和情感深度。
  • 拟人:将牡丹描绘成既有依偎之态又有怯风之情的形象。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十月牡丹的描绘,展现了牡丹的娇美与娇羞,隐喻了女子的娇美与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着娇美与娇羞。
  • 微阳:象征着温暖与希望。
  • :象征着变化与挑战。
  • 若耶溪上女:象征着娇美与纯洁。
  • 馆娃宫:象征着宫廷与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牡丹十月发春丛”打破了什么常规?

    • A. 牡丹春季开花
    • B. 牡丹冬季开花
    • C. 牡丹夏季开花
    • D. 牡丹秋季开花
  2. 诗中用什么来比喻牡丹的娇美?

    • A. 若耶溪上的女子
    • B. 馆娃宫的女子
    • C. 春天的花朵
    • D. 秋天的果实
  3. 诗中的“娇愁初入馆娃宫”用什么来比喻牡丹?

    • A. 若耶溪上的女子
    • B. 馆娃宫的女子
    • C. 春天的花朵
    • D. 秋天的果实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牡丹》:通过对牡丹的描绘,展现了牡丹的娇美与高贵。
  • 苏轼《牡丹》:通过对牡丹的描绘,展现了牡丹的娇美与娇羞。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牡丹》与姜特立《赋赤松金宣义十月牡丹》:两者都通过对牡丹的描绘,展现了牡丹的娇美,但王安石的诗更加注重牡丹的高贵,而姜特立的诗更加注重牡丹的娇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姜特立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