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访约斋三绝 姜特立 〔宋代〕 城中不异在郊坰,百亩园池夏木清。 若为借我三间屋,相伴哦诗过一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城中感觉就像在郊外一样,百亩的园池和夏日的树木显得格外清新。如果能借我三间屋子,我愿意在这里相伴吟诗度过一生。
注释: 字词注释:
- 郊坰:郊外。
- 百亩园池:指广阔的园林和池塘。
- 夏木清:夏天的树木显得清新。
- 若为:如果能够。
- 哦诗:吟诗。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是宋代诗人,其诗作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和对诗意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访问友人时,对友人园林环境的赞美,以及对简朴诗意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城中和郊外的环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清新的向往。诗中“百亩园池夏木清”一句,描绘了广阔的园林和清新的夏日树木,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后两句“若为借我三间屋,相伴哦诗过一生”,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渴望,希望能够在这里吟诗作乐,度过余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城中不异在郊坰”,通过对比,强调了城中的环境与郊外无异,可能指的是友人的园林环境。
- 第二句“百亩园池夏木清”,具体描绘了园林的景象,百亩的园池和夏日的树木显得格外清新。
- 第三句“若为借我三间屋”,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在这里居住的愿望。
- 第四句“相伴哦诗过一生”,则表达了作者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城中和郊外的对比,突出了园林环境的清新。
- 直接表达:通过“若为借我三间屋”和“相伴哦诗过一生”,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和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向往自然和谐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清新环境的喜爱和对诗意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百亩园池:广阔的园林和池塘,象征着自然和宁静。
- 夏木清:夏天的树木显得清新,象征着生机和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郊坰”指的是什么? A. 郊外 B. 城市 C. 乡村 D. 园林 答案:A
-
作者希望借几间屋子? A. 一间 B. 两间 C. 三间 D. 四间 答案:C
-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A. 繁华的城市生活 B. 宁静的乡村生活 C. 诗意的自然生活 D. 忙碌的官场生活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题西林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姜特立的《访约斋三绝》与苏轼的《题西林壁》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但姜特立的诗更侧重于对具体环境的描述和对诗意生活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姜特立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姜特立的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