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子师朝路为小人无礼去国再来婺女》

时间: 2025-02-04 17:00:13

推敲乍可恕诗客,攘臂岂容遭怒螗。

三尺何时尸鼠辈,九霄一日失鵷行。

君王拟听尚书履,使者行催相园装。

共喜日边归去近,双溪椎鼓下舟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推敲乍可恕诗客,攘臂岂容遭怒螗。
三尺何时尸鼠辈,九霄一日失鵷行。
君王拟听尚书履,使者行催相园装。
共喜日边归去近,双溪椎鼓下舟航。

白话文翻译

即使诗人在推敲诗句时有所疏忽,也应得到宽恕,但怎能容忍那些如愤怒的小蝉般的小人。
何时才能让那些卑鄙之徒受到应有的惩罚,让正直的人在高位上不再受挫。
君王似乎有意听取尚书的建议,使者也在催促着准备行装。
大家都欣喜地期待着归去的日子临近,双溪上鼓声阵阵,船只即将启航。

注释

  • 推敲:指诗人反复斟酌诗句。
  • 攘臂:捋起袖子,露出胳膊,形容激动的样子。
  • 怒螗:愤怒的小蝉,比喻小人。
  • 三尺:指法律,古代法律文书常用三尺竹简书写。
  • 九霄:极高的天空,比喻高位。
  • 鵷行:指正直的人在高位上行走。
  • 尚书履:尚书的职责和行为。
  • 相园装:指准备行装。
  • 双溪椎鼓:双溪上鼓声阵阵,指准备启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他关心时政,对小人当道、正直之士受挫的社会现象深感不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不满,特别是对小人得志、正直之士受挫的现象的愤慨。诗中表达了对正义的渴望和对小人得志的憎恶。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诗中“推敲乍可恕诗客,攘臂岂容遭怒螗”一句,既表达了对诗人的宽容,也表达了对小人的不容忍。后文通过“三尺何时尸鼠辈,九霄一日失鵷行”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比,表达了对正义的渴望和对小人得志的憎恶。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强烈,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推敲乍可恕诗客,攘臂岂容遭怒螗
    诗人认为即使诗人在推敲诗句时有所疏忽,也应得到宽恕,但怎能容忍那些如愤怒的小蝉般的小人。

  2. 三尺何时尸鼠辈,九霄一日失鵷行
    何时才能让那些卑鄙之徒受到应有的惩罚,让正直的人在高位上不再受挫。

  3. 君王拟听尚书履,使者行催相园装
    君王似乎有意听取尚书的建议,使者也在催促着准备行装。

  4. 共喜日边归去近,双溪椎鼓下舟航
    大家都欣喜地期待着归去的日子临近,双溪上鼓声阵阵,船只即将启航。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诗客”与“怒螗”、“三尺”与“九霄”的对比,强化了正直与卑鄙、正义与邪恶的对立。
  • 象征:“三尺”象征法律,“九霄”象征高位,通过这些象征手法,增强了诗句的意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正义的渴望和对小人得志的憎恶,呼吁社会公正,希望正直之士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地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推敲:诗人在创作时的反复斟酌。
  • 攘臂:激动的样子,表达愤怒。
  • 怒螗:愤怒的小蝉,比喻小人。
  • 三尺:法律,象征正义。
  • 九霄:极高的天空,象征高位。
  • 鵷行:正直的人在高位上行走,象征正直。
  • 尚书履:尚书的职责和行为,象征正直和责任。
  • 相园装:准备行装,象征行动和期待。
  • 双溪椎鼓:双溪上鼓声阵阵,象征启航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推敲乍可恕诗客”中的“推敲”指的是什么?
    A. 诗人反复斟酌诗句
    B. 诗人随意写诗
    C. 诗人不认真写诗
    D. 诗人不写诗
    答案:A

  2. 诗中“三尺何时尸鼠辈”中的“三尺”象征什么?
    A. 法律
    B. 高度
    C. 长度
    D. 宽度
    答案:A

  3. 诗中“九霄一日失鵷行”中的“九霄”象征什么?
    A. 高位
    B. 低处
    C. 天空
    D. 地面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丽人行》:通过对比宫廷中的美人与小人的丑态,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 白居易《卖炭翁》:通过描写卖炭翁的艰辛生活,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

诗词对比

  • 杜甫《丽人行》与姜特立《韩子师朝路为小人无礼去国再来婺女》:两首诗都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底层人民的苦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姜特立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读。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唐宋诗作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