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寺致斋》
时间: 2025-01-26 23:33: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漠漠香灯佛座前,
寝衣相对不成眠。
明禋夙奉廷中戒,
清净来修物外缘。
竹树湘帘新月色,
鬓丝禅榻旧风烟。
无端忽忆朝元事,
笑隔春风又一年。
白话文翻译:
在朦胧的香灯前,佛座静谧安宁,
我与寝衣相对,却难以入眠。
早晨的清香,我在朝廷中奉行戒律,
如今静心修行,远离世俗的纷扰。
竹林树影,湘帘轻垂,新月映照,
鬓边的白发,禅榻上仍留着往日的烟云。
无端地忽然回忆起朝元的事,
不禁笑了,春风已然隔了一年。
注释:
- 漠漠:形容模糊、朦胧的样子。
- 寝衣:睡觉时穿的衣服。
- 明禋:清晨的香气。
- 夙奉:早晨恭敬地奉行。
- 清净:指内心的宁静。
- 物外缘:指远离世俗事务的缘分。
- 湘帘:指用湘绣制作的帘子,富有美感。
- 鬓丝:鬓发,指头发的边缘。
- 禅榻:禅修用的床榻。
- 朝元事:指朝元祭天等活动。
典故解析:
“朝元事”指的是古代祭祀天帝的活动,是一种宗教仪式。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过去朝元祭祀的回忆,表现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徵明(1470-1559),字佩弦,号浩然,晚号清白翁,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他在书法、绘画方面成就卓越,特别擅长山水画与花鸟画,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文徵明晚年,他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世事,内心逐渐向往清净的修行生活,远离尘嚣。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内心宁静的渴望以及对过去岁月的感慨。
诗歌鉴赏:
《兴隆寺致斋》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描绘了诗人在寺庙修行时的心境。诗的开头“漠漠香灯佛座前”设定了一个宁静的氛围,香灯的微光与佛座的庄严使人感到一股安宁。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虽身着寝衣,却无法入眠,表明内心的思绪仍然难以平静。
接下来的“明禋夙奉廷中戒”,体现了诗人早年的经历与责任,似乎心中仍有未尽的牵挂。此时的“清净”成为诗人追求的目标,他希望能在修行中超脱世俗的缘分,寻求内心的净化。
“竹树湘帘新月色”则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色,竹树与新月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而“鬓丝禅榻旧风烟”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白发与过往的回忆交织,增添了几分惆怅。
最后两句“无端忽忆朝元事,笑隔春风又一年”,将整个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过去的思索。在这宁静的夜晚,诗人不禁微笑,似乎对生命的流逝有了更深的理解。
整首诗在形式上工整,对仗工巧,意境深远,彰显了文徵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漠漠香灯佛座前:描绘出一个幽静的佛教环境,香灯微弱的光芒在佛座前闪烁。
- 寝衣相对不成眠:诗人身着寝衣,却因思绪万千而无法入眠,显示出内心的困扰。
- 明禋夙奉廷中戒:早晨的香气让诗人想起自己曾在朝廷中恭敬奉行佛教戒律的时光。
- 清净来修物外缘:强调修行的目的在于清净内心,远离世俗的纷扰。
- 竹树湘帘新月色:描绘宁静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 鬓丝禅榻旧风烟:表明岁月的流逝,回忆往昔,增添一丝惆怅。
- 无端忽忆朝元事:无缘无故地回想起过去的朝元祭祀活动,感叹时光的流逝。
- 笑隔春风又一年:在感慨中,诗人微笑面对春风,意识到一年又过去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香灯和佛座比作内心的宁静,突出禅意。
- 对仗:如“清净来修物外缘”和“竹树湘帘新月色”,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竹树”“新月”“禅榻”等意象,营造出宁静而清雅的氛围。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开,表达了作者对修行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香灯:象征内心的明亮与宁静。
- 佛座:代表信仰与精神的寄托。
- 竹树:象征坚韧与清雅。
- 新月:代表希望与新生。
- 鬓丝: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漠漠香灯佛座前”中的“漠漠”意指: A. 清晰
B. 朦胧
C. 明亮
D. 阴暗 -
诗中提到的“朝元事”主要指: A. 祭祀活动
B. 书法作品
C. 诗歌创作
D. 山水画 -
“竹树湘帘新月色”中,“新月”象征着: A. 过去
B. 希望
C. 遗忘
D. 绝望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苏轼《题西林壁》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鸟鸣涧》相比,文徵明的《兴隆寺致斋》更为内敛,前者强调自然的声音与景致,展现出一种开阔的心境;而后者则侧重于内心的修行与思索,展现出一种深邃的禅意。两者虽风格不同,却同样蕴含着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文徵明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文徵明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