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六经明晦总关天,白首穷经续断编。
石介不生王令死,荒郊古冢鬼谈玄。
白话文翻译:
《六经》中的明理与晦涩总是与天道相连,年老时穷尽经义继续追溯已断的篇章。
石介不生则王令已死,荒野中的古冢中鬼魂在讨论玄妙之事。
注释:
- 六经: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乐经》,是古代经典文献。
- 明晦:明白与晦涩,这里指代经典的深奥和复杂。
- 白首:指年老,白发苍苍。
- 穷经:穷尽经典所说的道理。
- 石介:古籍中的人物,寓意死后不再生,代表旧典故。
- 王令:指古代圣王的法令。
- 鬼谈玄:指鬼魂在讨论深奥的道理或哲学。
典故解析:
- 六经: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石介:可能源自于对古代文人追求理想的象征,石介的死暗示文化的衰亡或经典的逐渐遗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汸(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涉及对古典文化的思考与批判,风格兼具古风与现实主义。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文化传承受到影响。诗人试图通过对经典的回溯,唤起对古代智慧的重视,反映对时代变迁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对古代经典的思考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与对其衰落的忧虑。开头的“六经明晦总关天”展现了古经典的复杂性,既有可理解的部分,也有深奥难解的内容,强调了它们与天道的关联,象征着宇宙的法则与人类智慧的追求。而“白首穷经续断编”则揭示了诗人自身的境遇,年老时仍不遗余力地探索这些经典,显示出他对文化传承的执着与热爱。接下来的两句则暗示了文化的衰亡和人文环境的恶化,石介的死象征着文化的消逝,鬼谈玄则展现了荒诞而深刻的时代背景,似乎在讽刺当下人们对经典的冷漠。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运用对仗和意象交错,使得诗意更加深远。赵汸通过对经典的回顾,既表达了对文化的敬仰,也反映了对时代的反思,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六经明晦总关天:古典六经的光明与黑暗都与天道相关。
- 白首穷经续断编:年老时仍在穷尽经典,试图续写已断的篇章。
- 石介不生王令死:石介的死象征着文化遗失,王令的衰亡。
- 荒郊古冢鬼谈玄:荒野中的古冢,鬼魂在讨论深奥的道理,寓意文化的失落与人们的冷漠。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明晦”与“穷经”,展示了对比。
- 象征:石介、古冢等意象,象征传统文化的消亡。
- 隐喻:将经典与天道相联系,暗示文化的深邃与复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经典的回顾,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追求与对时代变迁的忧虑。诗人借古喻今,反映出对人文精神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许。
意象分析:
- 六经:象征传统文化的核心。
- 白首:代表对知识的不懈追求。
- 石介:象征文化的消失与历史的遗失。
- 古冢:代表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六经”指的是哪几部经典?
- A. 《论语》《孟子》《庄子》
- B. 《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乐经》
- C. 《战国策》《史记》
-
诗中“白首”指代什么?
- A. 年轻人
- B. 年老者
- C. 鬼魂
-
“石介不生”暗示了什么?
- A. 文化的延续
- B. 文化的消逝
- C. 文化的繁荣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赵汸的《读宋人文》都体现了对时代的思考,但杜甫更加强调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沉重,而赵汸则更关注文化的传承与衰落。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赵汸研究》
- 《古典诗词与文化传承》
- 《六经的现代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