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舍弟之鄱阳居》

时间: 2025-01-22 08:39:07

鄱阳寄家处,自别掩柴扉。

故里人何在,沧波孤客稀。

湖山春草遍,云木夕阳微。

南去逢回雁,应怜相背飞。

意思解释

送舍弟之鄱阳居

作者: 刘长卿 〔唐代〕

原文展示:

鄱阳寄家处,自别掩柴扉。
故里人何在,沧波孤客稀。
湖山春草遍,云木夕阳微。
南去逢回雁,应怜相背飞。

白话文翻译:

在鄱阳居住的我,独自一人关上了柴扉。
故乡的人们都在哪里呢?在这滔滔江水中,孤独的旅人实在稀少。
湖光山色春草遍地,云木在夕阳中显得微弱。
南去的归雁相遇时,想必也会怜惜彼此的背影飞去。

注释:

  • 鄱阳:地名,指鄱阳湖,位于江西省,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
  • 柴扉:用柴木做成的门,这里指代简陋的家门。
  • 故里:故乡。
  • 沧波:指江水的波浪,常用来形容江河的辽阔。
  • 孤客:孤独的旅人。
  • 回雁:指南飞的雁,回归的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字景文,唐代诗人,号称“诗家之宗”。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刘长卿与舍弟分别之际所作。诗人通过描绘鄱阳湖的景色,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他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诗歌鉴赏:

《送舍弟之鄱阳居》是刘长卿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鄱阳湖的春天景色,展现了湖光山色的美丽,同时也流露出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思念。开篇以“鄱阳寄家处,自别掩柴扉”开场,表现出孤独的心境和对日常生活的淡淡感慨。第二句“故里人何在,沧波孤客稀”则进一步加深了孤独的情感,表现出对故乡的渴望。接下来的“湖山春草遍,云木夕阳微”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似乎在外界的美景中,内心的孤独感愈发显得沉重。最后一句“南去逢回雁,应怜相背飞”则透出一种对生命中离别和相思的哲思,回雁本是归去的象征,而诗人将其与自身的孤独相联系,传达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再见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鄱阳寄家处,自别掩柴扉:在鄱阳湖寄居,独自关上柴门,表露出孤独感。
  2. 故里人何在,沧波孤客稀:思念故乡,不知乡里的人都在哪里,感到孤独的人也很少。
  3. 湖山春草遍,云木夕阳微:描绘春天的湖山景色,草地绿意盎然,夕阳下的云木显得柔和而宁静。
  4. 南去逢回雁,应怜相背飞:南飞的归雁相遇时,想必也会在背对的情况下相互怜惜,表达对离别的伤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湖山春草遍,云木夕阳微”,形成了一种优美的对比。
  • 比喻:将“沧波”形容为孤客,体现了诗人的孤独心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离别、思乡与孤独展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活中孤独状态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鄱阳:象征着远方的家与思念。
  • :生机与希望的象征。
  • :象征着归去与离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鄱阳”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湖
    B. 山
    C. 城市
    D. 江河

  2. 诗中提到的“沧波”是什么意思?
    A. 宁静的湖面
    B. 汹涌的江水
    C. 孤独的旅人
    D. 夕阳的余晖

  3.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思念与孤独
    C. 愤怒
    D. 厌倦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与孤独之情,但更强调了夜晚的静谧与思绪的深邃。
  • 《月夜忆舍弟》:同样以亲情为主题,展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风格上与《送舍弟之鄱阳居》相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