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饮散始微见月》

时间: 2025-01-11 10:52:33

待月中秋欲共欢,不堪阴晦阻群观。

宾归已彻青油幕,云绽聊窥白玉盘。

就榻酒狂平未歇,据鞍吟苦得应难。

孀娥此夕潜何甚,专要人将别眼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秋饮散始微见月
待月中秋欲共欢,不堪阴晦阻群观。
宾归已彻青油幕,云绽聊窥白玉盘。
就榻酒狂平未歇,据鞍吟苦得应难。
孀娥此夕潜何甚,专要人将别眼看。

白话文翻译:

在中秋之夜,正想与朋友们一同欢庆,却不堪那阴云密布,遮挡了众人的视线。宾客们已然归去,青油灯下的幕布已然拉起,只有那云彩散开,偶尔可以窥见那洁白如玉的明月。酒席间我依然畅饮,酒兴未减,坐在榻上吟诗作乐却觉得极为艰难。这一晚,嫦娥究竟隐匿得有多深,特意要人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她。

注释:

  1. 待月:期待明月。
  2. 阴晦:阴云密布,天气阴暗。
  3. 青油幕:青色油灯下的帷幕。
  4. 云绽:云彩散开。
  5. 白玉盘:形容明月的洁白。
  6. 就榻:坐在榻上。
  7. 吟苦:吟唱的辛苦。
  8. 孀娥:指嫦娥,月中之神。
  9. 别眼:用不同的眼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琦(1043年-1126年),字仲弓,号东海,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在朝中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参与政治和军事事务。韩琦在诗词上造诣颇深,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中秋节,这个节日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诗人希望与朋友们共度佳节,但因阴云密布而无法尽兴,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与失落的情感。

诗歌鉴赏:

《中秋饮散始微见月》是一首具有浓厚节日气息的诗作,透过诗人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精致的意象,展现了中秋节的独特氛围。诗的开头,诗人表达了对明月的期待,然而却因阴云的掩盖而无法共享这份欢愉,隐含着对团聚的渴望与孤独感。接着,诗人描绘了宾客归去后的寂寥,青油灯下的幕布仿佛映射出他内心的空虚。云彩的微开让他得以一窥明月,象征着苦中作乐的心境。接下来的酒席描写,透露出诗人饮酒作乐的状态,却又因情感的复杂而感到艰难,体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在最后两句中,嫦娥的形象被引入,象征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诗人质疑嫦娥在这一夜的隐匿,暗示着人们对美好的渴望与对月亮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性化的情感。这首诗通过对月亮和嫦娥的描写,传达了对团圆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深刻的反映了人们在节日中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待月中秋欲共欢:在中秋之夜,期待与朋友们一起欢庆。
  2. 不堪阴晦阻群观:但阴云密布,让大家无法看见明月。
  3. 宾归已彻青油幕:宾客们已经回去,青油灯下的帷幕拉起。
  4. 云绽聊窥白玉盘:只有云彩偶尔散开,才能瞥见明月。
  5. 就榻酒狂平未歇:坐在榻上,畅饮的兴致未减。
  6. 据鞍吟苦得应难:吟诗作乐却感到艰难。
  7. 孀娥此夕潜何甚:嫦娥在这个夜晚到底藏得有多深?
  8. 专要人将别眼看:特意希望人们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明月比作“白玉盘”,形象生动。
  • 拟人:嫦娥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对她的向往和思考。
  • 对仗:诗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中秋节团圆的渴望与现实的失落。他通过对月亮、酒席和嫦娥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在欢庆节日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有对孤独的感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明月:象征团圆和美好。
  2. 嫦娥:象征着美丽与遥不可及的理想。
  3. 青油幕:象征着孤独和寂寞的环境。
  4. :象征着欢庆与忘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中秋夜想做什么?
    • A. 看月亮
    • B. 与朋友们欢庆
    • C. 写诗
    • D. 喝酒
  2. 诗中提到的“青油幕”指的是什么?
    • A. 灯下的帷幕
    • B. 青色的油灯
    • C. 酒壶
    • D. 月亮
  3. 诗人对嫦娥的态度是:
    • A. 渴望
    • B. 恨意
    • C. 忘却
    • D. 崇拜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1.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孤独感。
  2.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对月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情感更加开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韩琦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