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上感别送桂倅》
时间: 2025-04-27 20:04: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席上感别送桂倅
作者: 赵抃 〔宋代〕
照人冰骨是真仙,失臂江西仅十年。
子拥倅车袍著茜,我趋宾席幕依莲。
今宵把酒方欢甚,明日班荆又黯然。
八桂到须多假日,府中佳醑主公贤。
白话文翻译
在月光下照耀着人,骨骼如冰,宛如真仙;失去一只手臂的江西人,仅仅十年间的故事。你驾驶着车子,身穿着红色的袍子,我走向宴席,像那依附在莲花上的幕布。今晚举杯畅饮,欢快非常,明天再见到你,心情却又会黯然失色。八桂的佳节,得需更多假期,府中美酒,主公又是一个贤明之人。
注释
- 冰骨: 形容人清冷如冰,意指高洁。
- 失臂: 可能指代某个历史人物或故事,表达失去的遗憾。
- 倅车: 指的是车马,表示地位或身份。
- 袍著茜: 茜色的袍子,色彩鲜艳,象征喜庆。
- 班荆: 指荆条,寓意悲伤的告别。
- 佳醑: 美酒,象征主人对客人的盛情款待。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及的“失臂江西”可能暗指历史上某位英杰的遭遇,体现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与感慨。班荆的意象则源于古人送别时的悲伤情景,常用以表达离别的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抃,宋代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与友人分别之际,表现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与对未来的惆怅,反映了宋代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欢聚与离别的情感,展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以及人生的无常。开篇以“照人冰骨”描绘友人的高洁形象,而“失臂江西”则暗示了过去的悲痛与遗憾,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诗中的宴席场景充满了欢愉,却在“明日班荆”的对比中突显出离别的伤感。最后,提到的“八桂”和“府中佳醑”,则传达出对未来重聚的期待与对友谊的珍惜,体现出诗人深厚而细腻的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透过细腻的描绘,让人感受到离别的惆怅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照人冰骨是真仙: 描绘友人如仙人般高洁的气质。
- 失臂江西仅十年: 反映出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遗憾。
- 子拥倅车袍著茜: 朋友的优雅形象与身份地位。
- 我趋宾席幕依莲: 诗人对宴会的向往与对友人的追随。
- 今宵把酒方欢甚: 形容当下的快乐。
- 明日班荆又黯然: 未来的离别令人忧伤。
- 八桂到须多假日: 期待重聚的美好愿景。
- 府中佳醑主公贤: 对友人的赞美与对主人的感激。
-
修辞手法:
- 比喻: “冰骨”形容友人高洁。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 “班荆”象征离别的忧伤。
-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惜、对离别的惆怅以及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展现了诗人细腻而深刻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冰骨: 高洁、清冷的气质。
- 失臂: 失去的痛苦,历史的教训。
- 倅车、袍著茜: 代表身份和地位,象征着欢庆。
- 莲: 纯洁、美好,象征友谊的美好。
- 班荆: 离别的悲伤,表达了人际关系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友人被称为: A. 冰骨
B. 失臂
C. 桂倅 -
“班荆”在诗中象征: A. 欢喜
B. 离愁
C. 佳醑 -
诗人对友人的情感是: A. 冷漠
B. 珍惜
C. 疏远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赠花卿》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 亦表现了对酒的喜爱与孤独的情感,风格更为豪放。
- 杜甫《赠花卿》: 表达了友谊的珍重与对未来的期盼,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赵抃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离别与相聚:宋代诗歌中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