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女晬日 徐祯卿 〔明代〕 去年生汝日,吾病始人扶。 风俗传针缕,家贫亦履襦。 避寒犹在襁,爱母未能呼。 女性从迟钝,无教胜丈夫。
白话文翻译:
去年你出生的那天,我因病刚刚能被人搀扶。 按照风俗传承针线活,尽管家境贫寒也要给孩子穿上小衣服。 为了避寒,你还在襁褓中,还不能呼唤母亲。 女孩儿天生迟钝,但不受教育也能胜过男孩。
注释:
- 女晬日:指女孩满周岁的日子。
- 汝:你,指诗人的女儿。
- 吾病始人扶:我因病刚刚能被人搀扶。
- 风俗传针缕:指按照传统风俗,母亲要为女儿做针线活。
- 家贫亦履襦:即使家境贫寒,也要给孩子穿上小衣服。
- 避寒犹在襁:为了避寒,孩子还在襁褓中。
- 爱母未能呼:孩子还不能呼唤母亲。
- 女性从迟钝:女孩儿天生迟钝。
- 无教胜丈夫:不受教育也能胜过男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祯卿,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窥见其对家庭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传统风俗的尊重。此诗反映了明代社会对女性教育的看法,以及诗人对女儿的深情。
创作背景: 此诗是徐祯卿在女儿满周岁时所作,表达了对女儿的关爱和对女性教育的思考。在明代,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女儿未来的期望和对她天性的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家庭在女儿满周岁时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女儿的关爱和对女性教育的思考,展现了深厚的父爱和对传统风俗的尊重。诗中的“女性从迟钝,无教胜丈夫”一句,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但也透露出诗人对女儿的独特期望,希望她即使不受传统教育,也能展现出超越男性的品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是一首充满家庭温情和深刻思考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年生汝日,吾病始人扶。”:诗人回忆女儿出生的那天,自己因病刚刚能被人搀扶,表达了对女儿出生的深刻记忆和对家庭的牵挂。
- “风俗传针缕,家贫亦履襦。”:按照传统风俗,母亲要为女儿做针线活,即使家境贫寒,也要给孩子穿上小衣服,体现了对传统风俗的尊重和对女儿的关爱。
- “避寒犹在襁,爱母未能呼。”:为了避寒,孩子还在襁褓中,还不能呼唤母亲,描绘了女儿幼小的形象,表达了对女儿的深情。
- “女性从迟钝,无教胜丈夫。”:女孩儿天生迟钝,但不受教育也能胜过男孩,反映了诗人对女儿的独特期望和对女性教育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女性从迟钝,无教胜丈夫”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女儿的期望和对女性教育的独特看法。
- 拟人:“爱母未能呼”中的“爱母”拟人化,表达了女儿对母亲的依恋。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父爱和对女性教育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女儿的关爱和对传统风俗的尊重,表达了对女儿未来的期望和对女性教育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襁褓:象征着女儿的幼小和需要保护。
- 针缕:象征着传统风俗和母亲的辛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女性从迟钝,无教胜丈夫”反映了诗人对女性教育的什么看法? A. 女性不需要教育 B. 女性天生迟钝 C. 女性不受教育也能胜过男性 D. 女性需要特殊的教育 答案:C
-
诗中“风俗传针缕,家贫亦履襦”体现了什么? A. 对传统风俗的尊重 B. 对家境贫寒的无奈 C. 对女儿的关爱 D. 对母亲的辛勤 答案:A、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女儿红》:另一首描写女儿成长的诗,展现了父爱和对女儿未来的期望。
诗词对比:
- 《女儿红》与《女晬日》:两首诗都以女儿为主题,但《女儿红》更多地展现了女儿的成长和父爱的深沉,而《女晬日》则更多地反映了诗人对女性教育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收录了徐祯卿及其他明代诗人的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明代诗词的风格和特点。
- 《古代女性教育研究》:探讨古代女性教育的书籍,可以帮助理解诗中对女性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