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 即用秦少游韵》

时间: 2025-02-04 15:45:32

草边花外,春意思将退。

新梦断,闲愁碎。

慵嫌金叶钏,瘦减香罗带。

庭院悄,只和镜里人相对。

过了秋千会。

荷叶将成盖。

春不语,难留在。

几番花雨候,一霎东风改。

肠断也,每年赚取愁如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草边花外,春意思将退。新梦断,闲愁碎。慵嫌金叶钏,瘦减香罗带。庭院悄,只和镜里人相对。过了秋千会。荷叶将成盖。春不语,难留在。几番花雨候,一霎东风改。肠断也,每年赚取愁如海。


白话文翻译:

在草边和花外,春天的气息即将消退。新梦已经破碎,闲愁也随之散落。我懒得去佩戴金色的叶子和香罗带。庭院里静悄悄的,只有我与镜中的人相对。秋千的聚会已经过去,荷叶将要变成盖子。春天不再言语,难以留住。经过几次花雨的等待,东风一刹那间就改变了。每年都会感到心痛,仿佛愁苦如海一般无边。


注释:

  • 草边花外:指的是草地边缘的花朵,象征着春天的美丽。
  • 新梦断:指的是对美好事物的幻想和希望的破灭。
  • 闲愁碎:指无所事事所引发的愁苦。
  • 金叶钏:金色的装饰物,常用以装饰衣物。
  • 香罗带:用香料浸泡的丝带,形容轻盈细腻的装饰。
  • 过了秋千会:秋千聚会是春季的活动,暗指春天的结束。
  • 荷叶将成盖:荷叶长大,象征着夏天的到来。
  • 肠断:形容心中极度的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叶小鸾是明代的一位女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女性视角著称。她的作品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天即将结束之际,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即将到来的夏季的无奈感。她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歌鉴赏:

《千秋岁》这首词以春天的消逝为切入点,流露出诗人对光阴流逝的感慨。诗中“草边花外,春意思将退”开篇便设定了一个春末夏初的场景,伴随着梦的破碎和愁绪的散落,诗人沉浸在一片怅惘之中。接下来的“慵嫌金叶钏,瘦减香罗带”则通过对珠翠衣饰的懒惰态度,展现了内心的疲惫与失落。整首词情感真挚,细腻入微,尤其是在“肠断也,每年赚取愁如海”的结尾,给人一种心中愁苦如潮水般涌来的强烈感受。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与即将到来的夏季的惆怅。荷叶、秋千,都是春天的象征,而它们的离去则意味着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人心的脆弱,令人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边花外,春意思将退:描绘春天即将结束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 新梦断,闲愁碎:梦的破灭和愁绪的散落,体现出内心的失落。
  • 慵嫌金叶钏,瘦减香罗带:对精致装饰的懒惰,暗示内心的疲惫。
  • 庭院悄,只和镜里人相对:孤独的自我对话,表现出对春天的留恋。
  • 过了秋千会:象征春天的活动已经过去,感受到时光的流逝。
  • 荷叶将成盖:暗示夏天即将来临,春天的结束。
  • 春不语,难留在:春天的沉默,无法挽留的遗憾。
  • 几番花雨候,一霎东风改:经历了几次春雨,东风带来了变化。
  • 肠断也,每年赚取愁如海:最终的感慨,愁苦如海,无法逃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比作海,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内心的深沉与无奈。
  • 拟人:春天的沉默展现了自然界与人心的共鸣。
  • 对仗:例如“金叶钏”和“香罗带”形成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春天的消逝为主题,表达了对光阴流逝的惆怅与无奈,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边花: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 金叶钏:奢华的装饰,象征对美的追求。
  • 荷叶:夏天的象征,代表时光的流转。
  • 秋千:春天的活动,象征青春的欢愉。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承载了诗人对春夏交替时光的思考,体现了对生命的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叶钏”代表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装饰物
    C. 一种乐器

  2. 诗中“肠断也,每年赚取愁如海”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开心
    B. 惆怅与无奈
    C. 愤怒

  3. “草边花外”中的“花”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美好
    B. 夏天的到来
    C. 秋天的萧瑟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苏轼的《水调歌头》:对人生的哲思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 叶小鸾的《千秋岁》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惆怅,但李清照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沉,而叶小鸾则通过自然景象和意象展现出更为广泛的生命感悟。

参考资料:

  • 《明代女诗人研究》
  • 《古诗词赏析与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名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