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六言十首》

时间: 2025-01-11 06:08:24

穆陵圣学高妙,词臣绝企清光。

大典册多贴改,小字本通商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穆陵圣学高妙,词臣绝企清光。
大典册多贴改,小字本通商量。

白话文翻译

穆陵的圣学高深而巧妙,词臣们对其清辉都感到无比渴望。
许多大典和书籍都被重新修改,小字本的内容则可以自由交流。

注释

  • 穆陵:指穆陵山,常用作隐喻,暗指高深的学问。
  • 圣学:指高深的学问或道理。
  • 词臣:指为帝王服务的文人或词人。
  • 绝企:无法企及,形容难以达到的高度。
  • 清光:形容光辉清澈,常用来比喻高尚的品质或思想。
  • 大典册:指重要的书籍或典籍。
  • 贴改:指对书籍进行修改或校正。
  • 小字本:指字数较少的书本,通常是简略的版本。
  • 通商量:指能够自由地进行讨论或交流。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明确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提及“穆陵圣学”,可以联想到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强调了知识和文化的传承与修正的过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道纯,号云溪,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词和诗,尤其以豪放、清新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对国家、人生、自然的感慨,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南宋与金、蒙等外敌对峙之时,社会动荡,诗人或许通过诗歌表达对高深学问与文化传承的渴望,希望通过知识的力量来振兴国家。

诗歌鉴赏

《杂兴六言十首》中的这一首,表达了诗人对高深学问的尊重与渴望。通过“穆陵圣学高妙”的描写,诗人彰显了学问的伟大与不可企及,传达了一种对理想学问的追求与向往。接着,诗人提及“词臣绝企清光”,不仅反映了文人对知识的崇敬,也体现了在动荡年代文人所面临的精神困境。这种困境使得“绝企”更显得沉重,令人思索知识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此外,诗中提到的“典册贴改”和“小字本通商量”,则暗示了古籍的流传与改编,以及知识在社会交流中的重要性,强调了文化的活力与更新。整体来看,诗词在简短的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与情感,展现了刘克庄对学问的崇敬与对国家未来的关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穆陵圣学高妙:开篇以“穆陵”引入,暗指高深的圣学,表现出一种崇高的敬意。
  2. 词臣绝企清光:词臣们对这种学问的向往与追求,显示了文人对理想的憧憬。
  3. 大典册多贴改:强调了古书典籍在历史中的重要性,改动与修正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文化。
  4. 小字本通商量:小字本的流传促进了文人之间的交流,展示了知识的共享与讨论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穆陵圣学”比喻高深的学问,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中表达了对知识与文化的尊重,反映了在动荡社会中,文人对理想学问的向往与追求,传达了知识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穆陵:象征着高深的学问与文化。
  2. 清光:代表了知识的明亮与纯净。
  3. 大典册:象征着历史与传统的积累。
  4. 小字本:象征着知识的普及与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穆陵圣学高妙”中的“穆陵”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座山
    • C. 高深的学问
    • D. 一位皇帝
  2. “词臣绝企清光”中“绝企”意思是:

    • A. 非常接近
    • B. 无法企及
    • C. 清晰明亮
    • D. 绝对渴望
  3. “大典册多贴改”意指:

    • A. 书籍数量少
    • B. 书籍被反复修改
    • C. 书籍不再流传
    • D. 书籍内容一致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描绘了知识与人生的思考。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反映了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杂兴六言十首》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强调了对学问的尊重与对知识的渴望,而后者则表现了对人生的洒脱与豪放。两者在主题上有异,但都展现了诗人对时代与文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