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其四》

时间: 2025-01-11 22:35:28

情深不惜明珰解。

泪珠还沁鲛绡在。

云袅翠翘低。

沈沈蕙思迷。

画桥秋色浅,落叶重门掩。

别久倍思量。

锦衾初夜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 其四
作者: 文廷式 〔清代〕

情深不惜明珰解。
泪珠还沁鲛绡在。
云袅翠翘低。
沈沈蕙思迷。
画桥秋色浅,
落叶重门掩。
别久倍思量。
锦衾初夜长。

白话文翻译:

深情之人不惜解开明亮的珰饰,只因泪水已浸透了鲛绡。云雾轻轻飘动,翠色的发饰低垂,愁思如蕙兰般令人沉迷。画桥上秋色渐淡,落叶遮掩了重门。分别已久更让人思念,锦被下的初夜显得格外漫长。

注释:

  • 明珰:明亮的装饰品,常指女子佩戴的饰物。
  • 鲛绡:一种轻薄的丝绸,常用以形容细腻的情感。
  • 云袅:云雾轻盈飘动的样子。
  • 翠翘:指青翠的发饰。
  • 沈沈:形容沉重或心情沉重。
  • 蕙思:蕙兰的思念,指柔美而深邃的情感。
  • 画桥:画着的桥,象征美丽的景色。
  • 重门掩:厚重的门被掩盖,象征隔绝和闭塞。
  • 锦衾:用美丽织物做的被子。

典故解析:

“蕙”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女子的品德与美丽,代表了纯洁和高雅的情感。诗中提到的“画桥”也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美好的爱情与思念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廷式(约1642-1711),字逢辰,号月溪,清代诗人,擅长词作,作品多描写爱情和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形式优美。他的词风受前代词人影响,以婉约见长,常在抒情中融入细腻的描写。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雅士对情感的细腻描绘和对自然美的追求。文廷式生活在较为动荡的时代,但其词作常表现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深切思念,反映出当时文人对内心情感的重视。

诗歌鉴赏:

《菩萨蛮 其四》是一首充满了情感与画面感的词作,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离别后思念的深切感受。开头两句直白而深刻,描绘了因情深而不惜解开装饰品的情景,暗示着对爱情的执着与牺牲,表现出一种浓烈的情感。接下来的“云袅翠翘低”,通过轻盈的云雾和低垂的发饰,传达出一种柔和而又缠绵的情感,似乎在表达思念之苦。

“画桥秋色浅,落叶重门掩”,通过对秋色的描写,展现了离别后的寂寞与孤独,落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重门的掩闭则加深了隔绝的感受。最后两句“别久倍思量,锦衾初夜长”,将思念推向高潮,初夜漫长,锦衾的质感则象征着温暖的回忆及无尽的思念,令人感受到深刻的离愁别绪。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情深不惜明珰解:表达了深情的人不惜解开饰品,显示出对情感的重视。
  2. 泪珠还沁鲛绡在:泪水渗透了柔软的丝绸,表明情感的痛苦与纠结。
  3. 云袅翠翘低:描绘了轻盈的云和低垂的发饰,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氛围。
  4. 沈沈蕙思迷:蕙兰的思念如浓重的阴影,令人迷失。
  5. 画桥秋色浅:画桥映衬着浅淡的秋色,暗示着凋零的爱情。
  6. 落叶重门掩:落叶掩盖了重门,象征着隔绝与孤寂。
  7. 别久倍思量:离别已久,愈发思念,表达了浓烈的情感。
  8. 锦衾初夜长:初夜漫长,锦被下的温暖回忆尤为显著。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增加诗歌的意境。
  • 拟人:将云、秋色等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情景交融。
  • 对仗:词句对称工整,增加了词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表达,展现了离别后对爱情的深切思念和无奈,体现了人对情感的执着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珰:象征着美丽与情感的承载。
  • 鲛绡:代表着柔情与细腻的感情。
  • 云袅、翠翘:传达出轻柔、缠绵的爱情气氛。
  • 秋色、落叶:象征着凋零、思念与孤独。
  • 锦衾:象征着温暖的回忆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明珰”主要指什么?

    • A. 一种香料
    • B. 装饰品
    • C. 一种水果
  2. 填空题:诗中“云袅翠翘低”描绘了____的情景。

  3. 判断题:诗中“落叶重门掩”表达了思念的深切。 (对/错)

答案:

  1. B
  2. 柔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抒发了对爱情的思念与感慨。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描绘了爱情的美好与思念。

诗词对比:

  • 文廷式《菩萨蛮》vs 李清照《如梦令》:两者均表现了对爱情的细腻思考与深刻情感,但文廷式更加注重自然与情感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直接地表达了对情感的渴望与失落。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